文化特色或政經邊陲?論馬祖觀光的新挑戰/王逸峰

  • 2010-11-01
 (續昨二版)* 易受冬夏氣候變遷影響
 * 生態旅遊之軟硬體設施不完善
 * 海洋生態教育不足
 * 冬季氣候惡劣
 * 海陸休閒產業不全
 * 規劃、管理機關多頭馬車 *軍事管制區之限制
 * 業者均以利益為導向經營產業
 * 民眾生態保育觀念薄弱
 * 離島交通不便,間接增加遊客旅遊成本、影響消費物價
 * 生態解說系統有待建立(資料來源:歐陽忻憶2004)
 以下研究者整理出幾個大的課題,同時也是觀光主管者挑戰。
 課題一:外地至馬祖的交通問題
 事實上,交通的問題是因為從台灣的角度來看,它確實是一個不易解決的難題。交通問題主要來自不穩定的氣候,根據業者的表示,一般成團率大約只有六成。這種不確定因素,將造成成本的增加價格上揚,在旅遊商品價格的競爭上,將處於競爭上的劣勢。
 以行銷的觀點來看,馬祖的市場定位如果是台灣的團客,那麼很可能在數量成長的空間仍相當受到侷限。所以思考所謂「大團出入」的經營策略是否得當,有待商榷。
 以目前的班機運輸量,用大團出入的方式,其實成長相當有限。如果將馬祖定位為散客或背包客自由行,為其主要市場,那麼經營深度旅遊是主題旅遊或許是另一種可以思考的方式。
 反過來,以地理位置來看,如果要經營團客似乎以中國大陸的遊客較可行。不過決策者要思考清楚,這兩者在旅遊需求,旅遊行為上是有一定的互斥性。兩者並不是完全不能相容,但是以馬祖有限的資源和空間,恐怕並不容易。同時也和目前所規劃的「慢活馬祖」等較悠閒式的深度旅遊方式有所不同。
 觀光市場的定位,見仁見智,不同立場的涉利者會有不同的看法,但最後公部門仍需有定見。如果是朝向所謂背包客的深度旅遊經營模式,則旅遊資訊的提供及島上的運輸工具仍有極大改善的空間。和綠島及澎湖不同的是,馬祖各島嶼的地勢高低起伏甚大,且路面不寬,無法使用大型巴士,同時也並不適宜用大量機車出租的方式。如果採用包車觀光(計程車)的方式來經營,同時司機本身兼導覽解說的工作,提升服務的品質可能是一個可以重點思考的運作方式。
 課題二:島嶼分散,交通成本增加
 其實,島嶼分散,需靠船接泊,可說是島嶼觀光中經常發生的情形。以澎湖為例,從馬公到七美、望安、吉貝,也都遭逢一樣的問題。在馬祖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主要來自東引和南竿相距有兩個小時的航程(以臺馬輪之航行速度為標準)如果扣除掉東引島,那麼整個馬祖的旅遊將失色不少。因為東引島上有東湧燈塔。另外,像「安東坑道」及「一線天」及「國之北疆」等地都是極有特色的景點。東湧燈塔目前正在申請國定古蹟,它可訴求為全國最北的燈塔,同時也可能是最美麗的燈塔,因為其所處之地勢在險峻的峭壁上直接面臨美麗的海洋,對於喜好攝影的觀光者而言,東引島上的景觀是不可缺少的。而不論是燈塔式是安東坑道,其文化資產的價值,就必需再被公部門予以政策性的宣傳與行銷。讓多數的旅客加深的目的地意象。根據Riley(1995)針對福克蘭群島發展觀光的研究指出,縱使行銷的成本十分昂貴,但仍舊是十分值得的。
 在Riley(1995)中可以發現因為福克蘭島嶼觀光的發展可以整合其當地社區與居民,同時因為其配合漁業的發展,而使得觀光經營的方式更加升級。在該文中指出,雖然福克蘭群島距離英國本土十分遙遠,但該地仍不捨棄經營英國觀光客的客群,因為英國本土的客群消費力遠遠高過其他客群。縱使觀光業的收入只是多數居民的副業收入,但整體來講仍是值得。
 課題三:遊憩活動仍待充實
 如果從另一個角度看,南竿和東引島之間的交通現狀,反而促使所有旅遊團必須在東引島上過夜,這對實質的觀光收益,並不見得不好。在澎湖,因為七美、望安和馬公的船線頻繁,形成一日旅遊網,使得多數的旅遊客不會選擇在馬公外的離島過夜。但在馬祖和東引的住宿情形只要對於整體馬祖旅遊天數,可以增加,只是東引島上的住宿及旅遊相關服務設施必須再設法提升。事實上,不管在哪個離島,解說導覽對於深度旅遊的品質都是非常關鍵的。
 如果比較馬祖和其他離島,在研究者實地的參訪觀察之後會發現馬祖的年輕旅客的比例明顯較低,這可能與馬祖的水上遊憩活動較缺乏有關。綠島和澎湖因為發展海洋觀光,許多水上遊憩活動頻繁,使得年輕自助旅遊的遊客比例甚高,也因為年輕遊客的比例高,在夜間活動如Pub和演唱表演的提供也相對地多。吸引年輕旅客而言,夜間活動的設計是必須的。如果可能的話,用特別預算培養在地的表演團體或是固定時間放映露天電影,都是可以在合理預算下嘗試的方式。
 課題四:建立更深度的居民共同參與
 文化局在整個馬祖發展文化觀光的過程中仍保有一些主導權。特別是在節慶的設計和文化資產的經營與文史資料的詮釋。社區營造是文化主管機構中很重要的工作項目,透過社區動員與整合,共同決策,共同執行並分享觀光政策與公部門資源,是島嶼觀光發展的重要過程(Mitchell & Reid,2001)在Mitchell 和Reid的研究當中是以秘魯的Taquile Island的為個案。發現越高比例的參與,而非單向地配合觀光政策,其對觀光的產出效果,認知越是高,以下是針對觀光做社區整合工作的架構圖。
 文化節慶的舉辦要找出特色,同時要深入到遊客心中必須經年累月才能創出口碑,這一部份可能還要擴大參與的創意,才能區隔台灣目前的一些節慶。
 課題五:聚落空間的再活化
 北竿芹壁村是目前馬祖相當知名的閩東建築聚落,幾乎是遊客的必到之處。芹壁村目前有兩家較知名的民宿,同時也提供不錯餐飲服務。對於一般的遊客確實達到可以停留駐點的效果,但整個村莊因為幾乎人去樓空,如何將閒置空間再利用,也是一個可以再思考的課題。許多島嶼觀光地區都花錢蓋所謂的「文化村」,例如韓國濟州島,日本沖繩等。事實上芹壁村不需如此就是一個很好的「文化村」,但是屋體內空間可以考慮進駐一些文化創意產品或手工藝術品的DIY體驗教室,讓整區的觀光活動更加多元和豐富。懂得欣賞建築的遊客並不多,但如果透過專人的解說,死的建築體也會活靈活現。例如「工字砌」,「人字砌」,如何辨別房屋體的主人的貧富階級,都得靠解說教育才能給遊客去認識。保存了空間之後,如何在規範之下在應用空間,仍待主觀機構的設計。
 結論
 在島嶼觀光中,順應自然的交通的交通條件,氣候條件,尋求獨特的自然資源和文化資產,做另類思考的經營,同時不捨棄隊目標市場的行銷,仍有許多期待的可能性。硬體的建設固然要投入,但軟體的服務品質提昇,包含人員素質及訓練都是政府可以著力的空間。正如李宗鴻( 2003 ) 所指出的結論:
 由於傳統的大眾旅遊是以遊客及旅遊媒體(旅遊服務業者)為中心,在遊客方面是以舒適的設施及盡情享樂為主,在服務業則是以追求最高的利潤為目的。然而,島嶼的生態環境及觀光資源較為敏感,過度開發當地自然景觀與觀光資源,可能超過當地環境生態的承載量,伴隨著對環境產生實質生態環境的、經濟的、社會的及文化的衝擊(Fennell, 1999;Pigram&Jenkins,1999;Fennell,2002)。因此替代性旅遊如自然旅遊、綠色旅遊、負責任旅遊、文化旅遊、冒險旅遊、生態旅遊等多樣化之旅遊型態日益受到重視(郭岱宜,1999;Fennell,1999,2002;Burns,2004)
 馬祖課題的分析已經十分清楚,發展替代性,非傳統的深度旅遊是一條較永續的路,也避免成為兩岸政經發展下的邊陲,解決之道仍需依靠更多人的摸索與投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