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地區村境廟社擺暝祭祀之研究–以「坂里十三暝」為例王俊傑

  • 2011-02-18
(續昨)
 神乩對北竿祭祀圈之影響,又有其廟社間互動與媒介作用。村境廟社間往來,以神乩為交流媒介,各自代表廟社神祇,進行主客角色間的迎接、拜訪,將廟社與廟社間的交流互動投射於神乩崇拜。早期,擺暝祭祀各村境廟社主體性較強,整體較為封閉,很少作村境廟社之間的互訪交流,形成各自獨立之方式。現今則轉變甚鉅,各村境廟社之間的結盟、組織相互支援性增加,擺暝祭祀活動間交流頻繁熱絡,以將整體祭祀圈擴大,突顯出神乩加入擺暝而增加多元性質之祭祀禮俗。
 請香迎神
 在坂里,中澳境白馬尊王為村境地頭神,因中澳白馬尊王廟座落於村境區域外,即不在村境生活圈內,而是獨樹一格之境域崇拜現象,呈現廟社不在「鄉間」之案例。因此,每年村境舉行擺暝時,坂里村境即需在村內民宅設「公館」,將祭祀空間設於公館內,做為擺暝祭祀活動之核心地點。
 正月十三傍晚,擺暝祭祀一切準備就緒,請香迎神隊伍即從 里村內出發,恭請中澳白馬尊王之香爐到村內擺暝,稱為「請香」。早年中澳廟內請香完成,隨即折返村內進行「迎神」。民國72年廟宇修葺落成,廟管會開始將請香迎神範圍擴大至白沙村境,先到白沙村境進行「迎神」,當時白沙對外道路是今日之山線道路,迎神隊伍需遶境村內鄉間,白沙各家戶皆會焚燒馬草恭迎白馬尊王,再抵白沙平水尊王廟會香座駕,稍後休息折返坂里。
 請香迎神隊伍到達坂里村境,各家戶接香迎駕之外,還需焚燒馬草給予白馬尊王座騎白馬食用,近幾年神乩還指示各家戶直接將馬草鋪設地上,物用金爐焚燒,以免金爐太高白馬食用不到等細節,可突顯崇拜神祇之座騎而有的祭祀,極為特色。
 請香迎神完成後,會將各神祇香爐恭請至「公館」內,將香爐依大小位序請上殿,有時當頭易混淆將位序顛倒,神乩還會指示更動,將香爐擺設正確。
 送喜添喜
 送喜儀式,在目前相關文獻得知,較為具體者為福州信仰體係中陳靖姑崇拜之現象。綜觀陳靖姑信仰歷程,在「閩都別記」與「臨水平妖傳」記載其事蹟與典故後段皆出現「百花橋」,在百花橋下種植「白花」、「紅花」,代表男女靈魂將送往世間投胎之概念。無獨有偶,現今馬祖老輩亦盛行到大陸福州等地請「生肖哥(靈婆)」進行「勾亡魂」儀式,請過世親人藉「生肖哥」牽引來相聚,其亡魂上身靈婆時,在確認身分與報名程序上,開頭即會道出身前「白花囝」幾朵,「紅花囝」幾朵以及「白、紅花孫」幾朵等語來驗明正身。
 從陳靖姑傳說崇拜典故裡得到「以花為人之元神」的觀念,看似獨特。然在更深層探究得知,古時閩越族後裔就盛行「植物崇拜」,信仰邏輯裡即有花婆、花王的崇拜信仰,閩人亦盛行,如陽間親人病重時,即有「請靈媒神遊花園,看親人的命花,請花婆代為除蟲、淋水」。北竿扛乩崇拜中,親人病重之時,亦會到廟社扛乩問神,請神祇探看「元神花」,是生病還是壽命已到。從此得知,其「送喜」過程裡,替新娘添花的儀式,即是古越族對於植物崇拜的遺風,只是在陳靖姑傳說信仰崇拜裡表現較為明顯,除此之外閩都各地皆有流傳此儀式,成為古越族文化滲入漢人文化的表現。
 請神降臨
 「請神」,在整場擺暝祭祀程序裡最為特殊,有畫龍點睛之意。在北竿各村境廟社探訪得知,目前也只有在坂里與白沙兩村還保有「請神」儀式。坂里早年為耆老王詩相先生主持,但王老先生於民國92年過世後,其唱唸「請神簿」儀式就此絕響,沒再傳承下去。現今唯獨白沙村還有唱唸「請神譜」儀式,由耆老劉禮泉先生於正月十六日凌晨三點鐘在平水尊王廟內焚香請神,保留碩果僅存的請神儀式。
 「請神簿」又可稱為「請神譜」,內載祭祀祝文與北竿島境內各村境廟社神祇,詳細讀看內文,其記載之境域地名與神祇頭銜,多數皆為舊地名與老稱謂,確認時還需逐一比對古今地名才能找尋出處與線索,對於北竿境內之老地名與舊稱謂研究有其影響。請神簿還有一突破性質,即是從請神簿內所請神祇看來,將祭祀圈範圍從一村境廟社擴展為整各北竿境域內,邀請北竿境域內神祇仝請降靈祭祀法場,突破以一村境廟社的祭祀範圍,十分特殊。
 五、 結論
 從民間信仰與祭祀探看一地之風俗,是最為容易瞭解此地域環境之社會價值與社會群體崇拜之心理需求,而當中所附與投射祈求作用,有其社會功能與不可取代性。因此,從民間信仰、祭祀當中所瞭解之崇拜與祭祀流程,可以看出古時人們設計祭祀活動背景因素與初衷,從最初族群的演變,經過時間上各朝代的社會主流推展,君權、階級以及遷徙等多方因素,層層相疊,衝撞出不同面向的祭祀崇拜。
 祭祀成份總有「雅」與「俗」呈現,民間祭祀就是這般突顯庶民生活的整體價值,雅俗相互融合,因地制宜,達到滿足的基本需求。馬祖擺暝祭祀,是最能呈現馬祖在地的文化背景、社會期待、崇拜心理、信仰需求,族群和諧,多方因素相互牽引而達到系統運作。
 馬祖因先民族群遷徙承襲閩東文化,加上海島疏離,閩南神乩崇拜、戰爭紛擾、政治區隔的主客觀條件加入,逐漸形成自成一格之民間文化、祭祀系統,沉澱而穩定發展,成就多元化型態的脈絡發展。
 二次族群遷徙,台灣成為新故里,上演著依然是與馬祖相同模式的民間信仰、祭祀活動。近幾年,兩岸發展迅速,交流頻繁,地區村境廟社相繼前往大陸祖地祖廟尋根進香,這些活動所蘊藏的,是屬於馬祖地區在民間信仰、祭祀文化在兩岸三地上,有其不同的特色發揮,除此之外,更有著是其優越與優勢,成就不同風味的海島祭典文化系統,立足於新情勢,而發展出更有利的馬祖特色文化、獨特的祭祀節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