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了,學校多了新血輪,或任課老師、或新鮮人,
相信未來一年中的地區校園會是弦歌不墜、欣欣向榮。
而配合校務、監督的新的家長會也陸續產生了,基於全
體老師、家長都是教改先鋒與再造者,所以校園中的教
師會、校園外的家長會如何有效的運作,或合者兩利、
或不如預期叫lash;能以致「教改」叫lash;敗垂成,所以筆者也藉
此機會說一些看法,以做為大家參考:
首先是家長會的組成,印象中地區的「組織」因為學
生人數較少,自然人人「有獎」,如果大家都能好好介
入、投入,對於學校的成長是絕對的「利多」。但有太
多類似酬庸式的組合與掛名,則不是吾人所樂見的,特
別是僅止於捐款、請宴乃至送禮的配合,尤其會讓一些
有心投入的家長卻步;而部分校長、主任也以家長身分
、背景做為會長、總幹事不二人選,或連lash;是「慣例」,
但這不是常態。如果能先就志願委任「家長委員」做基
礎,透過民主程序「普選」,然後責任劃分,自然運作
起來會有讓人刮目相看時候,為與不為,一般的家長會
睜大眼在看的。至於學校在需求上也不可把家長會當搖
錢樹,畢竟家長會的挹助只是「贊助」與「鼓勵」,除
了善加
淺談地區的家長會與教師會/林泉利 台北新店
- 2001-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