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季驪歌輕唱,多的是感傷與依依離情,相對的
,滿載收穫的喜悅,做為師長的總是心情格外矛盾,然
而無不散的筵席,總要珍重一別。歷經過相同的情境,
看多了一屆又一屆的畢業氣氛,撫今追昔,筆者此刻也
有連lash;多話要對年輕的同學說:
印象中的六、七○年代的地區環境,在先天條件簡窳
下,雖然也要參與馬祖與台灣兩地的考試,但升學的壓
力並不曾放在大多數同學身上,反倒是每一階段的畢業
感傷-最是不捨。因此,除了煞有其事的設計「畢業紀
念冊」外,惜別典禮、聚龍lash;也是重頭戲,雖然是因陋就
簡,只要是可以做為來年回首的生活點滴照片,都予以
照單全收刊登;至於會場佈置、酒筵安排,前者總是傾
全校之力投入,只希望能夠圓滿、隆重;而後者的瀏lash;桌
、外燴,不醉不散的感覺總是HIGH到最高點,師生
間舉杯祝福、感謝,而家長們放下手邊工作參加,此又
何嘗不是更添「在校千日好」的印象。
直到自己忝為人師時,記憶裡,有好幾屆畢業典禮中
的畢業生致謝詞、在校生歡送詞,都是由筆者代為籌劃
、撰稿,在拿捏分寸上,或提醒畢業生三年來的感情回
憶,或加註分手後的再聚期
驪歌聲中的叮嚀與期勉/林泉利(台北新店)
- 2001-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