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陳鵬雄特稿】北竿機場擴建工程在各界努
力與期待之下,今年八月左右可望完工,東移後的機場
究竟為飛安改善帶來多少幫助,雖然跑道加長、避開短
坡山,但若沒有更先進的助導航設施輔助,未來還是一
座目視機場。馬祖兩座固定翼機場都面臨先天地形不佳
的限制,但先進的導航科技可以彌補先天不足,民航局
應以飛安為最終考量,儘可能在馬祖機場規劃較先進的
助導航設施。
目前北竿機場所使用的助導航設施十分簡陋,僅尼姑
山的測距儀及無方向歸航台,因此,民航局將北竿歸為
目視機場,其航機起降的天候標準相當嚴格,也因為氣
候條件的嚴格,馬祖機場的無效飛航率特別高,相對使
飛航成本提昇,運量受限。
興、擴建中的南北兩機場,因受限於地形及跑道長度
,都無法架設所謂的精密儀降系統;事實上,國內也僅
有少數機場有此系統。一般而言,一座標準的機場降落
系統包含了左右定位台、滑降台、外信標台、中信標台
等,南北機場均無法架設中信、外信標台,地形上的障
礙很難克服,但架設非精密儀降系統卻是可行的,目前
航空導航科技發達,想要降低航機起降的天候標準並非
難事。
先天地形不良、後天科技彌補 馬祖機場助導航設施應及
- 2001-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