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經濟」與「經濟規模」/南竿福澳 游增進(民意

  • 2002-10-26
 大家常用錯名詞-「經濟規模」,例如『目前馬祖比
金門出團費用稍貴的主要原因有兩點,第一是馬祖至馬
尾的航程需要兩小時,而金門往廈門的航程只要四十五
分鐘;其次是金門的旅客數量比馬祖多很多,在「經濟
規模」太低的情況下,團費也就居高不下•••』、『
由於馬祖遠離台北,影印機故障率高,但維修成本昂貴
,並且經濟規模太小(公家機關都有影印機),所以必
需反映在成本裡面•••』、『在北馬航線沒有達到經
濟規模前,同時存在兩處機場是會產生排擠效應而雙輸
』、『馬祖縱使想大興土木興建度假村,恐怕亦無此契
機,因為,其經濟規模及投資報酬率勢必無法引起投資
興趣』。 

 其實經濟學裡正確的名詞是「規模經濟(Economies
of Scale)」與「規模不經濟 (Diseconomies of Scal
e)」。「規模經濟」是指在長期下,由於生產規模不斷
的擴大,來自企業本身或其它的因素,導致長期平均成
本LAC不斷的下降。所以規模經濟又分為兩種,一種是內
部經濟(internal economies)-企業內部實質面(技術
面)原因即規模報酬遞增所造成的,例如:更有效率的
分工與專業化生產、幾何因素(投入以表面積方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