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前夕與地區教師同仁話理念與新思維/林泉利 台
- 2002-09-21
隨著九二八的日子逼近,在台北這廂彌漫一股教師的
「焦慮」,因為教師要課稅形同減薪、教師沒有勞動三
權(組工會權、協商權、爭議權),當教師居弱勢時,
教師們當然要走上街頭「抗爭」,或連lash;大家都認為「清
高」的老師去遊行示威有些「不宜」,但隨著時代的改
變,教師的地位與角色應與一般職業無異,所以在待遇
與人格上應不必刻意因為「尊隆」而予取予求的剝削。
將政府視做「雇主」,老師們自認為是受雇者的「勞工
」,自然是一件很合理的事呀!何況自從有「教改」以
來,教育學程如九年一貫的更迭,老師所要付出的「應
變」與「概括承受」壓力幾無討價還價餘地,這種只有
犧牲,沒有抗拒、協商的教學環境,身為教育工作者除
了為五斗米折腰而委屈求全外,其間所受的「怨氣」,
當然要在取消免稅之後,走上街頭與政府算一算總帳。
比較在馬祖當老師可能輕鬆多了,或連lash;九二八這一天
大多數老師留在福澳運動場帶領子弟兵為「校譽」、為
「獎牌」而奮鬥,不能「共襄盛舉」也算有些遺憾呀!
揆諸這幾年來地區教育環境有大大丕變之趨勢,特別是
家長意識抬頭,每個家長都自認為自己懂得教育,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