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普及軍民 整體規劃是正確方向 滿足未來需求 儲

  • 2003-01-07
  【本報記者陳其敏特稿】在海水淡化廠尚未運轉產水
前,東引地區水源主要是仰賴東湧水庫。以現階段的供
水情況,水庫的蓄水量加上海淡廠每日產水約四百噸,
短期內東引(含西引)軍民的用水應不致匱乏;但是長
期而言,公共給水系統若全面普及至營區據點,以及因
應發展觀光所帶動的用水增加,以東引現有的水資源開
發,恐怕仍不足以應付,所以繼續開發傳統水源,將現
在已經粗具規模的小紫澳水庫、東澳水壩整建,增加蓄
水能力,仍然是有其需要的。

建造已有十餘年的東湧水庫,蓄水量原本只有八萬噸
左右,數年前壩體加高之後,也僅僅增加了一萬噸的蓄
水量,若以現在水廠每日平均供水五百噸來計算,只要
四個月不見雨量,水庫水位差不多就見底了。東湧水庫
近幾年來沒有發生乾涸見底的情形,主要是大約還有六
成的東引駐軍並未使用到東湧水庫的水,否則水廠供水
的調配將更為艱難。加上水庫興建的時間已超過十餘年
,蓄水量也受到淤積影響而降低,若不是海淡廠及時新
建產水,東引水源不足的情況已經相當明顯。

目前西引島駐軍發生缺水就是最好的例證。僅靠著早
年建造的小型攔水壩自給自足,不但用水品質不佳,在
沒有可代替的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