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人也可以很快樂呀!/林泉利 台北新店(意見橋)

  • 2003-03-09
 日昨拜讀馬報電子版社區園地部分│給山隴機會,作者陳科黎老師的心中肺腑之言侃侃道來,讀罷除了感動就餘感佩了。科黎老師在鄉親印象中的「主持人」角色不凡,乃無庸置疑,關心家鄉公益則是另一種普遍的肯定。如今急流勇退、落葉歸根,於私克盡孝道,於公為故鄉略盡回饋厥責,兩全其美式的盍興歸鄉做法,或許對更多旅台中年以上的鄉親都有類似「胡馬依北風、倦鳥巢南枝」的一種眷戀吧!只不過大家都僅止於午夜夢迴的感懷,他鄉遇故舊時共同話題罷了。現在的陳老師以行動回老家,他在山隴社區中扮演「義工」角色,有朝一日「山隴風華」再現,依現有「資源」,結合一群有志之士,相信陳老師退休的日子是很快樂的,馬祖人如果在每一個社區都有類似「理念」,相信快樂日子不遠了。 談到社區營造,近年來由南竿的牛角、北竿的芹壁到鐵板,及至東莒,在地方「文化協會」成員及當地村民、鄉紳共同努力下,已經在互相較勁下已有開花結果的好兆頭,如今福澳再造、馬港再興,以及李開炳校長於告老之際,在津沙故居找回昔日的「文明」.....如果說這些都馬祖在地人的覺醒與懷舊,不如說馬祖在地人都長大了。畢竟人類在衣食足後都會知道回首過去的遺風是傳承文化的開始,永續經營生於斯、長於斯的后土才是對得起列祖列宗的殷望,如今有人願意拋磚引玉了,我們所有鄉親何妨衷心期待?悉心襄助? 找回過去的「光榮」可以透過鄉先賢、先輩的協助,所以我寄望耆老傳承手藝,歌謠則盼有心人士出面學習、傳承,如翁玉峰、陳崇順、賀廣義、黃英琴老師及陳治旭先生等都陸續在做了。如何整合,各鄉的藝文協會則應與文化局共除嫌隙、互相奧援。也唯有系統式的合作,社區的營造第一步才能更完美。至於展望未來,最近有網路上朋友質疑,各村的藝文活動光環過集中於少數人身上,品茗清談固然可以提昇文化氣息,邀請台北來的藝文界明星、與台大城鄉所成員如膠似漆的串連,固然可以將馬祖知名度打開,但也別忘了,把社區房子整建的古色古鄉之餘,年輕一代的朋友在沒有參與感之餘,依然流連電玩、撞球店、KTV,而小學生所期待的是童年的遊樂場,老人家除了福州戲觀賞之外,還有屬於年長者的各種健身休閒活動與空間啊!如果不能全面關注,坦白說這種的社區營造並沒有完全正面意義呀!畢竟留在馬祖的鄉親還是要過每天二十四小時的生活,馬港商店街要求再造就是一例,「不食人間煙火」式的社區營造,民粹式的爭搶文建會直撥款挹注以彰自身「能耐」,坦白說這也是一種傲慢與悲哀;所以要讓每一位鄉親都認同,各地社區營造發起人及重要幹部們,何妨戒慎恐懼的多一年「考量」吧! 其次談到地區的和諧與民間輿論媒體、社團良性互動必要:日來因為馬祖通訊一篇「貪婪的馬祖人」讓筆者感到很憂心,作者因為中時一篇借喻式的小評論而藉題發揮,似乎將邇來馬祖所有重大建設都視為政府寵壞了馬祖人,馬祖人的貪婪值得警惕?是這樣的嗎?三十八年以來的戒嚴、戰地政務管制,用失去自由、民主代價換來事後的「補償」卻被說成「貪婪」,這種讓人傷心的話題,如果沒有提出「抗議」,那才是冷漠寡情呢!至於立榮航空公司迫降南竿爭議,雖然該公司一再聲明,但仍阻止不了馬祖通訊後續撻伐,坦白說立榮的做法可議,但否定、誣指馬報為立榮傳聲筒,說這種話的人,不啻假媒體之權威以行不理性的言語暴力,抹黑別人公信力,其實並不表示自己有多少足為鄉親肯定的可信度,或許大家都不願意說,筆者還是要站出來批評幾句,破壞了和諧、擴大了衝突面,請問對大家都有好處嗎? 至於社團的期許:如計程車職業工會要設資源回收站,讓地區環境有更乾淨的空間,但是比較日前由南竿機場到福澳港的「收費」迭爭議,當迄今仍未訂出該收多少錢才合理時,工會與馬祖通訊都將有一系列「公車私用」追蹤報導,根據朱秀平會長的用意是指有太多公務員「假公濟私」以致讓運將鄉親減少諸多收入,坦白說以此「自力救濟」方式,不失為不得已之策略,特別是慷公家之慨的公教人員也要檢點了,民脂民膏豈可如此「揮霍」,然而計程車運將同志在自律上、形象上可以努力空間仍多,例如費用不漫天喊價、權充最佳觀光導遊、具備英、日簡單會話、溝通能力、儀表、談吐也要有一定水準,何況渠等代表地區形象,「利人利己」,工會與會員能不共同努力? 而讓筆者最念茲在茲的是連江縣教師會、家長協會成立時間,稍早筆者曾經有好幾回的撰稿期待,並與陳月欽女士做交換意見,截至目前為止,家長會也僅止於各校運作,連江縣教師馬祖分會也僅見於南竿三校小規模串連組合,離島及馬中的「冷漠」以致不夠「完美」,更是遺憾呀!看到王連發君在網路娓娓道來的理想頗讓人動容,只是可共襄盛舉的部分因沒有全面的配合,仍是單打獨鬥而已,沒有「民意」的基礎,又何來「團結力量」?高估自己、低估現實,縣教師要努力的仍多呀!攤開新的教師會幹部可謂地區「菁英」,但「外務」多的也有,如何先將人力資源專注於茲,讓社會各界對縣教師會耳目一新,相信袞袞諸位夫子應有一定共識吧!再說徒具「虛名」莫若表現「具體」呀! 在家長會方面,截至筆者撰稿之前,台北市國中小、高中職校已經成立了「家長聯合會」,希望透過「整合」的結果,帶領所有家長瞭解九年一貫、關懷教育,而陸續的研習活動也將展開了,當聯合會的網路提供諸多教改訊息及親師成長資料成了家長們學習活動的空間時,台北市的教育改革不進步都很難啊!馬祖地區雖小,或許各校家長會各自擁有理念,要「團結」有其困難度,但如果近日內找一個家長去「串連」,相信有可能改變現今生態,當縣議會對學校關心不足、縣政府不完全滿足各校需求時,如果有一個縣家長聯合會動用「影響力」,所造福的又豈止師生權益而已?今天台北市已經起步了,馬祖的家長們如果還是故步自封,今後馬祖的教改只好蝸牛徒步?見賢思齊焉,提出參考,只盼有為者亦若是呀! 走筆及此,想到陳科黎老師每一天眉飛色舞的「自得」,李開炳校長的自得其樂的「自滿」,想到馬祖的社區一片和諧、和樂融融,運將鄉親們辛苦有代價、受肯定,公教人員戮力服務鄉親問心無愧,家長們「同心協力」為自己子弟「奮鬥」,誰說身為馬祖人不能貪婪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