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外籍教師來馬到漁光國小借鏡

  • 2003-03-30
 文:林泉利(台北新店)  由教育部所主導的外籍教師來台受聘教學計畫已於日前塵埃落定,連江縣有四個名額,加上之前各校一名的英語專任教師,相信只要各國中小妥善運用,對於地區英語教學會有助益,特別洋人蒞馬教學更有不同程度的文化刺激。對各校校長、主任相信更是一大考驗,也希望家長、學子能倍加珍惜才好。 畢竟來台教學的外國人,多少都經過相關單位層層考核、檢驗,而教育部在「定位」上多以指導本國籍英語老師為主,這與一般坊間參差不齊的美語老師又有一定程度的差別,所以筆者在這裡建議各鄉的英語教學本土老師們要用心學習。因為每一島只能分配到一名,所以站在受輔導立場,老師的吸收能力也要更積極才好。雖然「外來的和尚會唸經」、「外國的月亮比較圓」是一句崇洋媚外的諷刺的話,但也不可否認的是,因為師資而懈怠本分職責,這對受教子弟不啻「一傳眾咻」的負面學習影響,光就這一點,似乎地區「課務督學」有必要到台灣觀摩已行之有年的縣市「取經」,至於配合各鄉英語能力提昇,公教、社會人士參加「輔導」,如果將僅有的一位外籍老師做「補習」對象,誰說馬祖人英文會很差? 當小班小校面臨併校的疑慮時,地區屬於小校的小學,除了「自立自強」外,如何使教學品質提昇,每一位老師展現「才華」應有「捨我其誰」的當務職志。筆者淺舉台北縣坪林鄉漁光國小為例,全校也只有十七名學生,一樣有八位老師,一年的支出費用高達一千一百多萬,對於併校而言,的確是可以考慮的對象。但郭雄軍校長卻主動的運用既有空曠學習空間、優美環境,做最充實的規劃,例如在櫻花樹下學習生態英語、寫生、上課乃至午餐,把校園美化成教學區,如童話故事牆、如茶園步道(坪林產茶葉、陶土魚牆、自然生態教學區、螢火蟲晚會、挑戰冒險森林、課後生態英語輔導::)正因為校長能充分利用所有資源,讓孩子快樂學習,讓更多如鄭淑儀、林大成等優秀老師志願請調來此教學,視為第一志願服務學校。當校長、老師都能如此愛漁光時,以出版教科書為主,仁林出版社當然有了編輯合作的計畫,據說內容還不差,另外規劃週六、週日提供大台北地區如城市小孩加入學習環境,目前為止報名還蠻踴躍的,但也辛苦所有的師生,因為渠等已經沒有了所謂「假日」啊! 有了外籍老師可以順利拉拔孩子外語能力,這一點教育局應有所規劃才能順利推廣,至於「離島加給」及支薪是否由教育部負責到底,也要說清楚、明算帳,當然生活輔導、安排,也要予以善待:::對漁光國小校長、老師的用心,他山之石,值得借鏡學習,畢竟漁光老師的待遇遠劣於地區,他們卻能開花結果,屬於小校的馬祖老師除了找機會去「觀摩」一趟外,接下來就看各位能否展現教育的大愛,深信只要做的「漂亮」,社會各界也不敢貿然提出裁併決定,如果因此而提昇了知名度,增加學生人數,或許對馬祖教育的里程碑是一大值得歌頌所在::為者常成,可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