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專區/馬祖高中建校四十五週年之回顧與前瞻/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顆子校長 陳善茂

  • 2003-07-27
  文化搖籃 永續慧命 原名馬祖戰地政務委員會馬祖初級中學的本校,創立於民國四十六年,設址於南竿鄉介壽村中隴山崗,(現今介壽國中小校址)創校之初,校長由馬祖地區最高軍事指揮官兼任,每年僅招收新生一次;後以響應先總統 蔣公延長國民義務教育之號召,故於民國五十七年升格為福建省立馬祖高級中學,附設國中部。六十五年地區實施精簡併校政策,本校奉令單獨設立,於同年一月十八日遷至現址。七十一年為培育馬祖經建人才,乃創設職業教育實驗班,七十三年改制為國立高中,此係馬祖教育史上深具意義之一頁。本校軟硬體規模雖因而粗具,但成長過程仍慘澹艱辛;幸賴全體同仁皆能踵武前人開物成物之精神,以愛心、耐心兢兢業業於百年樹人之永續慧命。 創校之初百廢待舉,師生凝聚共識,以校為家,日夜相處互助互持,情同父子、母女般濃厚親密,此一優良傳統代代相傳,延續至今,成為馬中獨樹一幟的風格,散發著師生一體、甘苦共嚐的生命共同體之無限情懷。建校數十載來,造就了各行各業無數傑出的人才,細數當前馬祖各界菁英無不出自馬中的培育;長期以來本校之被譽為「馬祖文化搖籃」當屬實至名歸其來有自啊!  功宏化育 再現風華 民國八十九年二月一日善茂接掌本校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積極策劃未來發展,有感於學生人數日益銳減,秉持著有學生,才有班級,有班級才有教師,有教師才能提供多元化之學習環境,也才能開創新局之信念;因此研擬擴大招生對象,將本校招生規劃併入桃園區,積極宣導旅居桃園、中壢等地的鄉親子弟,返鄉就讀。八十九學年度,正式轉型為綜合高中,開辦自然、社會學程,資訊、商經、漁業、養殖職業學程,提供多元化之學習;此亦是馬中創校四十餘年來的另一頁,也是嶄新風華的展現。學生來自海峽兩岸三地及台商子弟,重寫往昔招生紀錄,這三年來平均每學年有近四十位的新生,遠從台灣各地飄洋過海負笈前來就學,班級數也有每年三班增加為四班,由全校九班躍增為十二班,學生數亦有二百多人增加為三百餘人,突破歷年的學生人數。此也正意謂著當前馬中已不再純定位於狹隘的地域範疇裡,緊身付著本縣四鄉五島青年子弟們的教育重責大任,實已成為一所全方位的高中。 兩年多來推動綜合高中過程異常艱辛,相關同仁不時奔波台馬兩地求教取經,校內校外凝聚共識,各項學制的建立,學程的規劃,業務的聯繫協調,鉅細靡遺備極辛勞。為了因應發展的需要,積極改善教學環境,完成全校教學行政電腦化,先後成立兩間電腦資訊教室,商業專科教室;各普通教室改善空調,增添影音視訊設備,推動教師多媒體教學以及學生宿舍、寢具空調等相關設施的改善。 繼之推動建立職業學程證照制度,各學程修完專業學分後,由職訓局或委辦單位來校辦理檢定,九十學年度資訊科學生有九成獲得電腦軟體應用丙級證照,學生適性的發展得已肯定,老師無悔的付出更是校務發展最佳動力。從傳統中再出發,配合學校的轉型,全體師生團結合作,營造快樂溫馨的學習氛圍,短短的兩年間,各項的效益已漸彰顯: 一、 地區人口顯著回流,相對的繁榮了馬祖經濟。 二、 推動地區學生多元化,了解自我性向,適性發展。 三、 學生人數增加,有助相互學習競爭,提升了教學效果。 四、 畢業後有更多的選擇,升學的途徑更加寬廣(大學及四技二專皆可)。 五、 積極爭取各公私立大學入學管道,歷年來保送、推荐甄試、登記分發、考取大專院校的錄取率,屢創新高,本年度更高達百分之六十突破歷年紀錄。 六、 推動兩岸學術交流,運用小三通契機,於今年六月八日及十四日,分別搭乘本校漁業教學實習船,赴大陸沿海參訪及觀摩,擴大學生視野獲益良多,創下了五十多年來實施兩岸教學的第一先例。 七、 今年暑假學生首次赴台參加全國童軍大露營,高二升高三學生畢業旅行參訪活動,拓展了學生生活領域,豐富了內涵,彌補了城鄉教學資源落差之不足。 八、 利用假期帶領相關行政人員及教師赴台北市參訪觀摩汲取綜合高中辦學之經驗,研究推動本校開設觀光學程,以配合馬祖觀光立縣之政策,作育人才服務桑梓。  承先啟後 共創未來 本校校舍基本結構為五十年代所建立之海砂屋,原先是小學教室,格局小,不符合高中生學習需求,且有安全顧慮,長期以來因漏就簡,嚴重影響學校發展,荷蒙教育部支持校園重新規劃,並編列預算,讓我們得以今年度內執行,定案後即將進行各項教學硬體設計,總經費高達兩億元,由定案到完成諸多因素(如購置無主之土地,都市計畫之限制等)亟待克服。必須結合馬祖各界的力量,共同推動營造一所優質的教學環境。 其次是安定全體教師生活,本校除了興建完善的教職員工宿舍以照顧其起居生活外,如何延攬留住優秀的教師來校或繼續任職,實乃攸關本校發展之重要課題。由於服務本校的教師不但無法與國中小教師一樣,可以申請調台,且需扣繳個人所得稅,壓力大責任重,造成師資嚴重的流失,此乃本校長期以來之隱憂,亟待解決。 馬祖高中是培育馬祖人才的園地,本校辦學的成效與發展,關係著馬祖文化傳承與創造的契機,推動社區及結合家長力量參與校務,提供各項資源、教育活動等場所與各界人士分享,辦理各項藝文活動,協助地方教育文化事業之推展,激發教育同仁專業使命感,建立本校與世界同步接軌之一流學府為目標。 走過四十五年的歲月,在砲火中成長,在風雨中茁壯歷經無情烽火洗禮的馬中,一路走來顛躓艱辛,值此不惑壯年之際,本該穩健踏實的更上層樓,無奈體質先天不足後天失調,未來漫長的路途,仍須仰賴各界支持共同努力,使得教育長情大愛得以深耕伸展,為我們百年樹人的千秋大業,迎向新的紀元,奠定良好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