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濃度越高越清涼? 消基會:小心造成口腔黏膜化學傷害

  • 2006-08-20
 【本報訊】想要清涼一下嗎?消基會指出,市售食品標示隱藏各種迷思,如「超涼口香糖」只強調喉嚨舒爽、清新順暢,若一口氣吞六顆,將因薄荷濃度太高,造成口腔黏膜化學傷害、呼吸困難。
 消基會公布「食品標示七大迷思」,第一迷思,就是「永遠標示正面特質」。去年有人一口氣吃了六顆提神的超涼口香糖,結果口水流個不停、吃東西也沒味道,原來是因薄荷濃度太高,造成口腔黏膜受損、局部血管擴張、呼吸困難。
 消費者以為吃喉糖會口氣清新,但卻忘了喉糖可能就只是糖,還可能含有防腐劑、咖啡因、苯甲酸及熱量,有些喉糖標示衛生署藥物許可字號,有些則是純食品,消基會提醒,吃喉糖千萬要分清楚是吃糖,還是藥?
 消基會指出,食品標示還會以不斷打勾圖像包裝,強調正面符號增加吸引力,像有機玉米粒既是有機,勾出不含農藥、不加糖、不加防腐劑,顯然多餘;葵花油是植物油,業者強調植物原本就不會有的膽固醇,也是誤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