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史的國際性格 世界舞台光影

  • 2001-06-27
馬祖進入文字記錄較詳實的歷史時代即具有國際色彩
,只是國共對峙期間,被劃入軍事重鎮而染上戰地迷彩,
不過,在新舊世紀交替之後,馬祖又重回世界舞台的光
影,這個光影的織錦,未來的四年,扮演關鍵時刻。

追溯馬祖史的國際色彩,與清帝時代門戶開放,福州
對外通商、台灣開港通商重回世界經濟市場有密切關聯
性,也反映出馬祖在航道、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茲就

述關聯性、重要性做概略敘述。

翻開歷史篇章,清道光二十年,西元一八四○年,清
帝國因鴉片貿易與英國引起戰端,最後締結南京條約,
開放五口通商,這個五口分別為福州、廈門、寧波、上
海、廣州為通商口岸,其中位於閩江下游的福州為洋船
出入的主要門戶,但因閩江口門遼闊,島礁密佈,船隻
航行其間,易生誤辨,造成航向偏差,因此必須具有燈
塔的指引,才不致發生海難。

馬祖東莒燈塔、東湧燈塔地當閩江口外要衝,為英人
於同治、光緒年間所建,成為外國船隻進入福州馬尾航
標,歐式的建築也帶來了馬祖異國風情。

馬祖與台灣不同的是,馬祖欠缺天然資源,台灣因米
、糖、茶、樟腦特產出口,而納入國際經濟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