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人員中轉,仍有很大成長空間──如何振興地方經濟專題之五

  • 2003-02-15
今年春節,台灣和金門、馬祖三地都提供大陸台商返鄉過年方便之門,台灣和大陸有包機飛行,「兩門」和「兩馬」也有客輪往來,使台商順利成行,這次成功經驗,也為未來兩岸三地互動建立新的模式,儘管包機和中轉路上有不少問題,可是大方向是正確的,所以受到各方重視與好評,而這種中轉路徑,對地區觀光業發展和經濟指標之提升很有助益,我們可以思考擴大其範圍,讓更多的外地人士,經由小三通遊走兩岸三地,為此,陳縣長在振興地方經濟方案中,把兩岸人員中轉列入其中,自有其見解,但是政府部門必須付諸行動。一般鄉親對政府的政策過程,似乎不太注重,他們關切的是成果。 這次年假,台商經由馬祖中轉的人數不多,但對「兩馬」小三通而言卻是一種突破,人員中轉一直是我們所期待的,從宗教活動而專案申請,現在又增加台商,使兩岸三地這條路愈來愈順暢,我們對政府和民代為改善兩岸現狀所作的努力表示支持。不過,人員中轉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政府和民間必然繼續爭取中央支持,促使政策鬆綁,為小三通帶來更多利基。 我們知道,以今天兩岸高層所存在的意識形態,許多事務性工作,推動起來非常困難,單以兩岸「一票通」為例,年來不僅在談論,而且各界也有實際的動作,各級民意代表、縣府相關單位和人民團體不斷在和大陸當局協商,也爭取行政院陸委會的支持,好不容易才有今天的成果。總的來看,小三通政策實施以來,在某些方面的確有進展,只是,進展速度比較緩慢,和民意期待有一段差距,我們很能體會各方在小三通政策上的用心,然而「主權在民」的現代,政府政策必須以民意為依歸,偏離了民意,政府即使做得再多、再好,也沒有實質意義,人員中轉既然是民意所趨,不論中央或地方都要再加把勁,走出一條可長可久的道路來。 致力觀光業發展是多方面的,人潮列為首要,我們之所以特別強調兩岸人員中轉,說穿了也是基於人潮,儘管不是每一位中轉人士都在金馬消費,事實上也不可能,可是其正面的效益和影響卻是巨大的。人員在馬祖過境,他們對地區必然產生某種情懷,也有可能帶領親朋好友一起來旅遊,至於交通業者更是最大的受惠者,不論空中、海上或陸地,都是提供服務的對象。現今經濟不景氣,運輸行業首當其衝,媒體昨天報導,國內航空正在減班,還包括金門的航線,馬祖則是在增加,立榮已從昨日開始,將台馬航線全部提升為五十六人座的機種,可以預見的,一旦人員中轉,交通必將熱絡起來。 擴大小三通人員中轉,能否順利推動,行政院陸委會居於關鍵位置,我們希望中央一本「以小三通帶動金馬外島經濟發展」初衷,深切思考金馬的需要和民意的動向,給予正面的評估,如此,地方振興經濟方案才有實質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