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綠化工作,維護好山好水

  • 2003-02-26
落實綠化工作,維護好山好水  一年一度的植樹月即將展開,連江縣政府完成計畫,並積極推動,縣長陳雪生已經多次在縣府主管會報中強調,今年植樹的重要,他希望結合全體軍民的力量,完成年度造林目標。我們認為指示和計畫,都屬於先前作業,重要的是落實,特別是樹苗,不但要栽植,更需要維護,促使順利成長,而林相的調整,也是各界所關切的,唯有人人注重造林,個個致力美化,馬祖的好山好水才能得到維護,也才有永續經營的條件。 數十年來,馬祖變化很大,建設也不少,其變化和建設,各界都有不同的看法和評語,像是公共建設對生態環境就造成傷害,與環保政策相衝突,只有造林美化工作沒有爭議,而且發揮重大的效益,造林已經成為現代人類對地球最大的貢獻。馬祖今天能夠擁有好山好水,成為觀光業重要資源,便是得力於歷年造林美化的成功。對此,我們也得飲水思源,感念先人的努力,相對的,現在我們致力植樹,也在為下一代累積更多的資產。 經過半個世紀的努力,大體上來看,全縣四鄉五島造林工作,已經告一段落,我們所指的是山區,也就是說,可以植樹的地方,絕大多數成林,所以,政府現在推動的造林工作,多指公共空間,例如公共場所、道路周邊、社區聚落、機關學校以及部隊營區等等,政府購買各種樹種和花卉,因應不同地方需要。 在造林美化過程中,我們認為林相調整已經是時候了,儘管它是一項大工程,相對的,未來發揮的功能也很大,我們知道早年馬祖植樹造林,具有三種用意,其一在防風,其二在偽裝(國軍利用樹木作掩蔽,避免軍事設施外露)、其三在水土保持,在這個前提下,只要適合地區土壤和氣候的樹種,全部引進栽植,所以,木麻黃、相思樹等容易成活的樹林,成為地區主要的林相,也出現不太雅觀的景緻。其實,許多地方特別是土壤不良、季風又強的區域,都以防風林為先,木麻黃常被派上用場,可是,當土壤好轉之後,即展開林相改變,以美觀且具經濟價值的樹種取代,馬祖經過多年植樹,初步成果已經達成,是致力林相改變的時候了。 不論造林或美化,對地球和人類而言,都是百益而無一害的,因此我們要全力以赴,連江縣政府的年度計畫,涵蓋了全縣四鄉五島,同時針對各鄉特性與需要,提供各種樹苗,這種周延又貼切的服務,值得我們認同和支持,然而計畫能否落實、造林有無成果,則是成敗的關鍵。早年軍民是怎麼樣種樹的,據說,軍方視為作戰,每個人分配的樹苗,成活率必須百分百,否則要受到處分,現在軍隊也講民主,不可能要求到這種地步,可是,如果部隊長官重視,仍然有很好的表現,我們充滿期待。 連江縣政府把今年植樹節改為植樹月,其主要原因,我們不太瞭解,如果集中一個月的力量,投入造林工作,必然有所成效,這是維護馬祖好山好水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