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春雨遲遲不來,台灣北部已在鬧水荒,地區情況似乎顯得更糟,尤其是南竿十分嚴重,現有的儲水量,大約只能再撐一個多月,老天爺再不賞臉,缺水危機將無法避免。 為此,政府已經採取措施,縣長陳雪生特別選在行政院游院長巡視馬祖的機會,提出供水的要求,立即得到支援,前天就有兩艘軍艦運水來馬,雖然是象徵性的,卻也表示中央已經有所行動,不過運水只能應急,治本之道,乃在從生活面著手,即節約用水,更重要的是繼續推動水利建設,才能達到水源不虞匱乏的境界。 地區雨量多數集中在春天和梅雨季節,現在說旱象還言之過早,然而,我們不能不有所準備,所以一切有利於水源供應的措施,都是實際而必要的,我們感到欣慰的是,中央方面的重視,政府決定由海軍和租用民間船舶來運水,並且展開相關作業,真正做到「未雨綢繆」,我們比較擔心的是,一旦全面缺水,單靠台灣有限的運水,能否滿足軍民需要。以南竿為例,每天用水量約二千噸左右,前天 兩艘運補艦只運來一千噸水,等於是半天的用量,如此這般,要耗損國家多少資源,屆時中央能不能全面提供,不能不作考量,所以,我們必須節約用水。 事實上,國際間對於水源愈來愈珍惜,因為地球氣候改變,人口大量增加,都造成水源的 減少和缺乏,台灣原本雨量比較充足,可是這幾年也出現缺水警訊,今年還提前到來,馬祖先天條件本來就不足,缺水乃家常便飯,而且是年年發生,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有心理準備,只要鄉親有此共識,減少一些不必要的用水,累積起來就很可觀,我們常說環境特性,馬祖的環境特性是雨量少,大家生長在這個地方,當然得適應環境了。 就全縣四鄉五島供水而言,離島人口少,容易解決,像是東引,每天的用水量只有五百噸左右,一組海水淡化廠即可解決,東西莒也一樣,北竿人口多一些,海淡廠適時可以發揮功能,問題最大的依然是南竿,成為政府運水的重點,儘管現在已有兩組海水淡化設備,出水並不順利,依賴外援機率相對提升。 去年地區面臨缺水問題時,地方府會首長致力從大陸運水工作,而且得到正面的回應,中共當局還特地為此設置輸水管道,現在仍然可用,由於大陸和地區地緣關係,不但運水成本很低,同時非常便捷,此路既然行得通, 不妨把它列為備用,如果台馬運水出現狀況,兩岸立即可以派上用場。 儘管中央支持地區運水,不惜動用第二預備金支應,可是水源的重要性超過一切,不能一天缺少,為此,如何做到供水「操之在我」,仍然是今後政府努力的目標,南竿最大的后澳水庫已經發包興建,希望能夠在預期完成,屆時供水壓力可望降低,而在目標沒有達成之前,現在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暢通運水管道,軍民共體時艱,節約用水。
缺水,要找水源,更要節約用水
- 2003-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