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升馬祖地區醫療給付效益計畫」下,本月中旬,台北市醫療團隊將來馬,為鄉親特別是老年人進行眼科白內障等多項醫療服務,這是地區醫療工作進一步的提升,我們對衛生醫療單位的用心和努力表示肯定。不過,就地區醫療現況,仍有加強的必要,唯有在既有基礎上繼續充實,以塑造馬祖更好的醫療環境,才是全體軍民之福,地方各界十分期待。 這次專案醫療服務,其項目多和老年人有關,像是眼科白內障就是為老人而來,衛生局這種設計很受用,一個患有白內障的人,嚴重影響其視力,可是在地區無法切除,患者長期受苦,這種手術很簡單,處理之後,便可大放光明。據瞭解,全縣四鄉五島已有數十位老人,罹患此病,他們個性保守,不善於表達,只好默默承受其不便和痛苦,現在能夠在家鄉得到治療機會,必然樂於配合,乃老年人的福音。我們認為致力地區醫療水準提升,固然列為首要,可是,其地方環境也要兼顧,所謂「對症下藥」,針對地區病患需要,而引進專業醫療,才是實際而受歡迎的。 醫療是一個地方進步的重要指標,尤其是今天地區民眾生活改善,對於健康非常重視,只要有身體檢查的機會,絕不放過。地區有一些民眾在大陸置產,甚至前往定居,可是,他們對當地的醫療品質十分擔憂,像是「媽祖娘娘」出生地有三萬多人口,卻只有一兩位醫師,其醫術更讓人置疑,人難免有病痛,最怕求醫無門,如果身處大陸生病,就很麻煩。媒體報導,已有台商循小三通途徑,組醫療小組前往大陸,顯見大陸醫療問題的嚴重,由此,我們得到一個結論,任何一個醫療完善的地方,不但在地居民安心,同時也有吸引外人前來投資和旅遊的效果,馬祖現在正致力於觀光業,觀光客在規劃行程時,大概也會把目的地醫療考慮在內,這也是我們一直強調提升醫療水準的原因。 整體而言,近年來地區醫療水準已有明顯的提升,例如縣立醫院設備的更新、台北市專科醫師的進駐、後送醫療體系的建立、醫師養成教育等等,今天人們走進縣立醫院,多少有了「安全感」,相對於南竿本島,離島鄉親顯然有所感慨,東引自從進駐專科醫師後,民眾就醫改善很多。現在問題比較大的是莒光,人們希望比照東引,能否做到,不但需要政府力量,民間也要自立自強,以爭取最大的醫療資源。 馬祖人口不多,又分散四鄉五島,使有限的醫療資源捉襟見肘,無法作出「平均分配」,事實上,許許多多地區,城市與鄉村的醫療資源,大致都會有落差。可是,政府和民眾如果配合、用心和努力,可使落差減到最低。政府年來在離島興建衛生所,增加相關醫療器材等等,都是在縮短城鄉醫療水平,經由這些進展,離島醫療工作,即使做不到本島水準,至少也會有所改善,為此,塑造地區醫療環境的路還很長,我們希望在確定目標下,邁開腳步走下去。
塑造馬祖更好的醫療環境
- 2003-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