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要勇於「挑戰極限」/縣長陳雪生以「鮑爾風範」期勉各級主管

  • 2003-03-18
昨天在縣府主管會報中,縣長陳雪生特別列印「鮑爾風範」這本書的部份摘要,達七十多頁,內容陳述鮑爾領導風格和處事方式,陳雪生認為很有啟發性,因此提供各級主管參考。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每個人在公職生涯中,難免出現一些缺點,能夠吸取他人經驗,用以融入個人工作和生活之中,是直接而有效的途徑。現今鄉親對縣府團隊多有期待,主管在面對挑戰時,先自我「充電」,看看鮑爾是怎麼領導「沙漠風暴」,又如何以「黑人」之少數族裔,出任美國政府要職,他的理念和作為,也許有借鏡的地方,當思考而有行動時,便是挑戰極限的開始,個個主管如此,馬祖一片生氣蓬勃,這是縣政績效,更是家鄉之福。 鮑爾風範這本書,是一位美國管理學教授在偶然的機會下聽了鮑爾一席演講,在讀完他的回憶錄(我的美國之旅)之後而著作的,對於鮑爾過去、現在和未來,有極為深度的描述和探討,陳縣長於閱覽後,認為有其獨特之處。因此,把其中有關領導方面│挑戰極限列印下來,和各級主管分享。鮑爾指出,最佳中級主管和平庸主管差異何在?教育、任期、年齡和性別,都不是關鍵因素,真正的差異是主管盡力促使任務達成的方式。他說: │平庸的主管,基本上只執行制式命令,並消極等待由上而下的新命令,他們的態度消極,很少主動提出非正統的做法。他們總是說「如果沒有被明確告知可以這麼做,那我就不能做。」 │最佳的主管,會不斷繞過職責的界線或突破限制,他們挑戰極限,甚至經常擅自作主,而且勇於嚐試,經常以自己的方式嚐試新事物。他們總是說「如果沒有被明確告知不可以這麼做,那我就可以去做。」  陳縣長對於最佳與平庸主管心有所感,顯然很有興趣,於是在會中特別加以闡述。事實上,任何機關和學校,都不乏最佳和平庸者,一些主管凡事被動,需要上級指示辦理,不但缺乏創意,而且降低行政效率,這和縣府團隊一向強調的分層負責,顯然有一段距離。至於主動積極乃政府施政的動力,也是鮑爾口中的最佳主管,更是鄉親心目中的好公僕,我們期待在縣府團隊中出現。 連江縣政府於組織再造後,緊接著進行人事調度,現在大致已經上軌道,一手主導這項工程的副縣長徐文吉,日前走訪各單位時,也針對其人事和經費問題,做了指示和解決,當然也有所期勉。現在縣長陳雪生更以美國現任國務卿鮑爾的「鮑爾風範」一書相勉勵,正副首長的動作頻頻,無非希望這個團隊有所作為,不要辜負鄉親的期待,我們以為這次組織再造的精神在「功能」,各單位有了功能,相對就有表現,公務員能否挑戰極限,或許見仁見智,然而,各單位主管應以身作則,責無旁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