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態需要更多的尊重與關懷

  • 2003-03-24
 由監察院主辦的「海洋與台灣相關課題總體檢」座談會,日前在地區召開,據本報現場報導,參加者和發言都十分踴躍,顯示鄉親對海洋已有更深一層的關注,相較於早年,大家對於海洋生態的漠視,這是很好的轉變。我們知道,海洋是馬祖最重要的資產,也是鄉親賴以生存的條件,我們能夠加以維護,不僅是子子孫孫的福祉,也能達到永續經營目標,同時對地球環境善盡一份責任,深具實質意義與功能,當為各界所樂見。 「海洋與台灣相關課題總體檢」的主要項目,包括海洋生態、海岸防護、漁業發展和漁村文化等,就地區而言,每一項都是重要的,海島的馬祖,如果海洋生態和資源受到破壞,那麼這個島嶼豈不成為廢物。為此,近年來,地方有識之士和政府,都在為保護海洋而努力,而且在環保和護漁方面,已有不錯的成果。這次,監察委員黃煌雄等前幾天專程前來馬祖,除了實地勘察地區海洋生態情況之外,並且主持座談會,聽取在地鄉親的意見,符合地方民意,所以很受歡迎。黃監委對於會中大家提出的建言,要求政府官員作出回應,此乃落實工作的基本態度,否則座談會之後也就忘了。政府做事最怕流於形式,我們非常希望經過這次的總體檢,能夠發現全縣四鄉五島在這些項目方面,有那些優點和缺失,進而致力維護與改善。 馬祖從戰地政務到精神生活,大環境改變,導致海洋生態起了嚴重的變化,過去軍管時期社會封閉,海洋管制嚴密,雖然影響海上作業,可是卻也保護了海洋生態。當時,不但海岸沒有受到污染,漁產也非常豐富,絕大多數鄉親以此為生,現在社會民主開放,產業也趨向多元化,對海洋生態產生直接衝擊,大陸漁船三不五時到地區海域濫捕、濫炸,連魚兒生存都不得安寧。再者,來自大陸的垃圾汙染地區海岸,形成環保問題,當然我們自己也值得檢討,就在人為長期和無情的破壞下,今天的海洋和海岸即使還沒有達到「面目全非」的境界,但其環境汙染和漁產品減少,已是不爭的事實。 要想把海洋生態恢復到以前的水平,當然是做不到的,可是,如果政府用心,民眾珍惜,可使海洋生態的破壞率減到最低。基於此,我們認為,政府目前推動的各項和海洋生態有關的工作,應該持續進行,特別是護漁方面,海巡隊已成立多年,對地區海況和大陸漁民習性,大致很瞭解,能夠知己知彼,必然可以在查緝大陸不法漁船方面建功。其次,政府在環保上投入不少人力和經費,並且在全縣四鄉五島建立環保義工團隊,更做了不少事,使馬祖在全國環境評比中,得到最高榮譽,我們肯定這些績效,也期待有更好的表現,尤其是海岸的維護,來自大陸的垃圾源源不斷,能夠透過兩岸協商,促使大陸民眾注重環保,是治本的做法,但這只是理想,既然現階段做不到,就要朝治標方面著力,也就是把淨灘工作列為重點。 我們歡迎監察院在馬祖主辦「海洋與台灣相關課題總體檢」這項有意義的活動,更希望對地區各界提出的建言重視,進而付諸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