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桿用於輸電,功能不容質疑,然而,電桿對景觀造成傷害,也為大家所詬病。一個規劃良好的社區或聚落,外面是看不到電桿的,全都轉入地下。馬祖觀光立縣,景觀是一大特色,任何對景觀造成衝擊的事物,都要儘量避免,社區聚落尤其不能存在。為此,政府和電力公司今後應該致力電路地下化,這項工作很繁重,且投入龐大經費,可是具有功能性,必須全力以赴,以提升民眾生活品質,切合地區未來發展需要。 近日有網友指出,社區高壓線路非常凌亂,影響景觀,建議政府於道路整建和汙水下水道興建時,將電路地下化,他們的建議很理性,且有建設性,值得有關單位重視。事實上,電路地下化是一個進步社區應有的表現,也是現代都市的特色。現今在台灣,許多新社區已經沒有電線桿出現了,使居住環境大幅提升,社區也很有秩序,這些優點值得我們借鏡。 馬祖電力供應起步很晚,而且是在經費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勉強設廠供電的,因此缺乏周詳的規劃,所有電線桿都是曝露在外。 這種設施固然節省費用,可是很不安全,故障率也高,尤其是對景觀的破壞。同時擁有線路的電信,早在多年前就完成地下化,現在享受其成果,當颱風來臨時,只見電力工作者忙於出勤,四處搶修外線,電信人則是老神在在;更重要的是品質,不論電信和電力,都是生活和工作上不可或缺的設施,一旦中斷,均對大眾造成不便和損失。 近年來在台電馬祖區處重視和努力下,線路已經有了改善,台電配合各鄉道路整建,積極爭取經費,把管線轉入地下。像是東莒的山區和路旁已經看不到電桿了,南竿和其他各島也有一些成果,特別是南竿山線的地下化(目前尚在施工中),使這條地區品質最好的道路和景觀,沒有因為電桿而受到破壞。總的來說,馬祖的電路地下化比例已超過台灣其他縣市,可是,我們仍然要努力,因為它對地方整體景觀的影響重大。 我們知道電路地下化涉及範圍很廣,不僅需要龐大的經費,更要地方的配合和鄉親的支持,特別是在社區或村落中施工,對於民眾生活造成很大不便。正因為如此,政府或台電更要用心,既要爭取經費以加速線路地下化,也要宣導鄉親稍加忍耐,促使工程順利推行。而最好的施工方法,就是把相關工程「一併處理」,例如政府興建道路或下水道,必須開挖土地,此時將線路一起埋下,省時省錢還在其次,減少對住戶的困擾才是重點。 連江縣政府目前正在致力各島道路整建,同時,各鄉下水道也在積極推動中,這兩項工作都能提供線路地下化有利的條件,我們希望政府和台電密切協商,相互配合,使電力線路早日達到地下化要求,以符合地區未來發展,提升民眾生活品質,這是一項重要且效益重大的公共工程,我們和網友一樣充滿期待。
致力電線管路地下化
- 2003-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