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注重品質、更要通路/「黃魚的故鄉」逐漸打開名氣

  • 2004-03-19
 由政府輔導、民間設置的黃魚加工產品,在業者努力下,已有不錯的業績,「黃魚的故鄉」名氣也逐漸打開,引起企業界的重視。台灣有明事業公司總經理周仕泌前天來馬,拜會縣長陳雪生和議長陳振清,同時也實地走訪了黃魚加工廠,表達合作意願,並立即下單購買。今天是注重行銷時代,任何產品如果缺乏通路,即使品質再好,也引不起消費者注意,地區在黃魚加工有成之後,致力打開銷路,是正確的方向,前景看好。
 縣長陳雪生對於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產業十分積極,他上任後即指示相關單位,針對地區環境特性和需要,輔導民間創業,且得到鄉親支持,先後設立香菇培育和黃魚加工等等,投資項目不同、業績也不一樣,以黃魚加工最為出色,產品很受市場歡迎,但是過去是以內銷為主,市場有限。據報導,周仕泌是陳縣長的好友,對於地區產品也很瞭解,這次跨海前來尋求合作,固然有其市場和利潤考量,當然也不失情誼,協助地方產業發展,這些產品近期將在台灣上市,為馬祖特產開闢銷售管道,當為地方各界所樂見。
 產業是發展經濟的命脈,地區過去受限於主客觀環境,民間以商業為主,曾有鄉親致力產業,如魚產加工和點心食品,甚至還有醬油、汽水工廠設置,都沒有太大的成長,最近兩年在政府重視和輔導下,有了重大突破,黃魚加工就是實例。事實上,黃魚原本就是地區的主要海產,經濟價值又高,我們以「黃魚的故鄉」自居,是非常切合環境的。現今黃魚產量雖然減少,但是大陸福建一帶卻大量養殖,大陸黃魚在馬祖進行加工,創造產業,建立品牌,符合經濟利益,同時打開馬祖知名度,裡子、面子都有了,大家應該珍惜,特別是對加工品質的堅持。
 通路乃產業成敗的重要因素,許多產品非常突出,然而沒有通路,業績相對減低。以馬酒為例,過去因為缺乏行銷管道,市場一直打不開,使廠方陷入困境,現今有了專業行銷機構,加上酒廠不斷推出新包裝、新產品,也尋找新客戶,多方面努力,促使業績大幅成長,現在的馬酒在市場上供不應求,為酒廠帶來可觀的利潤。我們反過來再看點心食品如芙蓉酥等「數十年如一」,關鍵不在產品而是通路,產品走不出去,何來市場?影響所及,業者投資意願減低,始終停留在家庭式經營狀態。
 地區人口有限,即使觀光業再景氣,消費者也不會很多,產業如果全部內銷,是看不到前景的,所以業者要有進入國內外市場的雄心,經由政府的輔導,業者的努力,建立通路管道。而黃魚加工品能夠得到台灣企業重視,是重要的起步,但是必須嚴格要求品質,才能保持產品形象,未來合作對象愈來愈多,生意必然愈做愈大,馬祖經濟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