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於南竿牛角村入口處的屠宰場,汙水長期流入社區,造成當地環保嚴重的問題,民眾更是抱怨連連,經過兩年多努力,終於完成遷移,這項遲來的成果,不但是牛角社區的解脫,更是環境衛生的突破。馬祖致力優質觀光事業,提升人民生活品質,必須從環保工作做起,將重汙染設施關閉或遷出,屠宰場遷移只是起步,未來還有許多工作要做;例如山羊、家禽圈養等,我們肯定政府處理屠宰場作為,更期望鄉親提升環保意識,共同維護地區好山好水好環境。
看到屠宰場遷移,我們不妨對地區養豬業做一些回顧。養豬,過去是地區主要的家庭副業,也算是一種產業,幾乎每個家戶都要飼養一兩頭毛豬,當時消費者對於豬肉十分喜好,特別是軍中消費量大,帶動市場景氣。全縣四鄉五島分別設有屠宰場,南竿本島更有三四個傳統市場,全部出售溫體豬肉,屠宰場也分散各地,這種鼎盛時期一直延續到七十年代,後來由於市場因素便逐漸走下坡,現在四鄉五島只有南竿設有屠宰場。我們以為產業隨著環境而改變是正常的,只是養豬業變動特別大;不過,這種改變對地方具有正面的意義,它顯示軍民減少高熱量的肉食,也表示鄉親生活富裕後,不再以養豬為副業,鄉村汙染源相對降低,是非常可喜的現象。
飼養毛豬是一種高汙染的產業,許多大都會是禁止的,現今連以養豬為主要產業的台糖公司都在轉型。日本人比較偏愛豬肉,但是很少養豬,多數從外國進口,台灣就是其中之一,他們把汙染源排拒在外,卻能享受豬肉的營養,是現實又聰慧的做法 。其實,以地區的環境特性,也可以比照日本,我們的需求不多,而且可以從鄰近地方進口,包括台灣甚至大陸都有可能。台灣的豬隻供過於求,在政府輔導下,價格十分平穩,至於大陸,現在因為衛生條件不好,時有疫情傳聞,被列為禁止進口的地方;然而這種情況一旦改善,且安全無顧慮,以兩岸地緣,地區進口大陸毛豬屠宰,不是不可能,況且,大陸的毛豬價格低廉,可以大幅降低成本,消費者是最大的贏家。
南竿僅有的屠宰場,在沒有遷移前是設置在牛角入口處,汙水經由住宅區流入大海,沿途住家和海岸,長期受到汙染,這對地區首屈一指的牛角社區而言,豈止是汙染,更是一種諷刺。不論如何,現在總算已經達到遷移目標,鄉親釋懷也安心。就一個屠宰場來看,遷出社區或許是小事,但是這件事卻凸顯多種意義,民意代表如縣議員曹以雄等長期為此事奔走、建言和反彈,雖然成果來得晚一些,至少對選民有所交待;縣長陳雪生重視鄉親生活品質,對民意做了具體回應;凸顯地方環保意識的抬頭,任何有害於環境品質的設施,都不受鄉親歡迎。政府施政工作,需要結合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特別是民意的支持,就在這種氛圍下,今天能夠達到屠宰場遷移目標,我們在這件小事中得到啟示,重要的是,它是地區環保工作的一大突破。
屠宰場遷出社區,環保一大突破
- 2004-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