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三通走進第五年,繼大陸宣佈開放福建省民金馬遊之後,在新的一年,又透露計畫促成陸資以小三通互動模式,率先進入金馬加工後中轉入台灣,以目前對大陸政策制約,是一廂情願的想法,不過,未來也不是不可能。
根據國內媒體報導,福建對台部門透露,福建今年將積極推動企業在金馬設立辦事處、服務機構或投資辦廠,讓大陸企業的產品通過在金馬加工後中轉入台灣本島。報導說,繼去年底福建開放居民赴金門、馬祖旅遊,福建省有關部門表示,今年將繼續在兩岸合作交流方面有所作為。據了解,除了爭取更多的台灣居民和大陸人員能循「兩門」、「兩馬」通道往返兩岸外,福建還計畫促成大陸企業投資率先進入金馬地區。當地企業界人士認為,一旦成行,預計將引發大陸赴台「挖金」的熱潮,將有利於福建發揮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區位優勢,保持對台經貿高速增長。
金馬小三通的效應擴散,也間接刺激大陸福建在去年提出「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構想,利用區位優勢,為這個計畫注入活力。
自二○○一年,兩門、兩馬開啟小三通的大門後,兩地各項經濟交流,提供了有效載體,而進一步透過投資、加工,擴大兩岸之間貿易。
大陸福建的構想,是擺脫現有侷限,爭取企業到金馬投資設廠,發展加工、裝配性質的服務,產品從金門、馬祖直接輸往台灣,以擴大對台出口,減少兩岸貿易逆差,帶動金馬產業發展,也就是所謂金馬轉運地、中繼站。
在這項報導說,根據最新統計數據,截止去年十一月底,福建省批准台資 項目累計達八千多個,實際到資近一百零四億美元,利用台資總額居大陸第三位。而對台貿易方面,去年一至十一月間,福建省對台貿易總額達四十億美元,其中進口三十三點九億美元,出口六億美元,換句話說,福建對台灣相較之下,有高達二十七億的「逆差」。
事實上,福建省宣佈開放省民到金馬遊,就是促進「海峽兩岸經濟區」的第一步,而再提出計畫福建企業前進金馬是第二步的擴大,也是福建省力求在全國區域板塊中占一席之地,進而獲得自身發展的拉動力。
不過,以目前我國大陸政策,這個計畫在短期內促成可能性不大,必須在「金馬遊」走出頻繁,走出成績,才能逐漸催化、成型。
拋開意識型態,撇開政治動機,這個計畫對金馬是有利,對台灣企業多少產生影響。
對金馬有利的是活絡金馬產業發展及商業生機,更使小三通範圍擴大,我們當然不排斥,但是需要時間等待及環境變化。
小三通效應擴散 福建企業計畫前進
- 200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