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際直昇機客運要做有效利用、合理分配

  • 2005-01-23
 島際之間往返,直昇機便捷、舒適特性,已漸成旅客最愛,尤以冬季海象不佳時,更是唯一選擇的運輸工具。在鄉親對外交通的需求及觀光市場的開發下,直昇機運用調配及航班規劃,的確需要匯集各方意見,找出一個最佳方案。
 地方政府租用直昇機進駐馬祖,不但提供民眾生命保障,也提供鄉親便利交通;除緊急醫療後送為首要任務之外,一個月分配廿小時的島際運輸,也發揮了極大效益。
 地方每逢時序入冬,東北季風強勁,海浪加劇,莒光、東引常因海象惡劣停航;既使開航,鄉親旅客也是暈船難耐;基於考量離島慢性病患至南竿求診或轉機赴台之便,特安排每月廿小時的島際載客作業時間,也方便島際大眾運輸,可謂一舉兩得。
 為因應離島在地的實際需求,以及有效利用,連江縣長陳雪生指示交通局將直昇機班次排定及時間管理運用,交由鄉公所、民代討論後執行。目前,莒光是每週一、三、五固定航班各一班,搭配每日海上的三個航班,若海象不佳,則彈性調整運用,一個月不得超過三十班;而東引因冬季海運航班停駛,每日一班,視人數可彈性加班,但一個月不得超過六十班;莒光加東引客運時間不超過二十小時為底限。
 由於直昇機載運快速、方便,票價在補貼後東引一千二百元(在地鄉親另補貼三百元)、莒光八百元,是對在地趕時間及恐暈船鄉親必然的選擇,遊客也是排隊搶搭,但因機位容量有限,當以在地優先,這也是無奈的作法;不過,對遊客的心理感受產生負面效果,對地方整體觀光發展多少帶來傷害。
 為兼顧在地需要及遊客合理付費需求,以及帶動加班的機制,議員張永江在倡議合富輪跑離島之構思後,經思考再提出以成本反映票價,住民打四折,非設籍當地的旅客以實價搭乘,一則符合公平,擺脫優先順序,二來票價收入可移轉補貼超過二十小時的費用或增加航班趟數。
 以超出二十小時後的直昇機費用,一趟大約五至七萬元,應該還有調降空間,若以五萬元計算,八個位子,有遊客一半的話,每人三千元計一萬二千元,在地四人每人一千二百元計四千八百元,合計一萬六千八百元,政府補貼一趟三萬三千多元,卻改善了旅客滯留的困擾,方便旅客往返,更為觀光市場大大加分。
 據悉,十二月全以補貼票價搭乘,票價收入即有一百一十餘萬元,以五萬元一趟計價,又多了二十二趟的航班可資運用。
 直昇機的客運在未來交通工具走向上是趨勢,目前輸運是緊急醫療作業的「便機」,對遊客的需求是以價制量,或是公平起見,以實際成本反映在一般遊客票價上是合理的,同時,對島際客運也可做最有效利用與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