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簽啟動 天天開船向前推進

  • 2005-01-30
 兩馬小三通落地簽啟動,他是推進天天開船的驅動力,海運業者解開錨纜取決於旅客的流量,而未來旅客成長則繫於旅臺鄉親中轉的開放幅度,以及空運改善的根本問題。
 往返的海上航班,從開放初期的專案申請航班,並團進團出,至臨時航班,再到固定航班的一週二班,增至一週三班,這一路走來,雖走得坎坷,但也跨越了門檻,鋪出了平順渠道。
 去年,在旅遊量創新高之際,因金龍輪於暑期旺季打出除週六、日之外,週一至週五天天開船的招牌,開啟了兩馬直航的新頁。該輪每日下午二時開出,翌日上午十時開回,便捷了旅客往返,也縮短了兩馬距離,受到旅客普遍好評。之後,大和航業的固定航班由原週一、三、五的固定航班外,也加週二、四的航班,也讓旅客有更多的選擇,同時,也疏解了乘載量。兩艘並行的週一至週五的每天固定航班,直到進入東北季風起的旅遊淡季,旅客量減少,金龍輪的增開航班才喊停,不過,開創了週一至週五有船的紀錄。
 以金馬小三通的旅客流量,根據統計在六十萬的流量,金門佔了九成五,馬祖僅零點五,主要是在地人口少之外,台商以金門空中交通便捷、廈門落地簽以及海上航班有六艘船,並天天穿梭兩門之間,幾乎走金門為第一選擇。
 以台商而言,福州一帶的台商也有二萬人,為數不少,而他們因工作及家庭兼顧,多半兩地奔跑,進出極為頻繁,是小三通主要客源。未來旅臺鄉親開放中轉,流量成長是必然的,去年馬祖小三通的流量突破萬人,也是四年來最高點。
 天天開船,以目前流量,兩家海運經營是困難,而固定航班的排出,地方政府為延續航線,方便旅客出入及活絡市場,曾向陸委會爭取補貼,業者反映成本,旅客就有聲音,這是人之常情,如今,唯有流量成長,才能獲得雙贏。
 如今,馬尾落地簽已開辦,是再帶動流量成長的推手,旅臺鄉親的中轉開放,也是推進天天開船的燃料,我們希望海運業者能再重新評估週末假日也開船,讓小三通完全進入天天有船的時代;至於,陸委會站在主管部門的立場,考量馬祖實際狀況,初期仍採補貼政策,一則讓航班正常,二來也減輕大眾的荷包開支,將來流量增加,一趟七、八萬元開銷,如有穩定每艘百人上下的旅客應可獲利。
 小三通的海運流量繫於空運改善的根本問題,台商中轉回家,班機穩定與便捷與否是最大關鍵,今天金門往返熱絡,空中交通催化了旅客腳步,光是去年有近二十萬人次。
 經過四年的海上之路,去年馬祖流量雖也翻了一番,與金門相比仍待海、空運開發、改善及思考;尤在新的一年之際,落地簽正式上路,期盼每天都有兩百人,甚至三百人進進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