惱人的霧,鎖住旅客往返的心,也鎖住馬祖發展的腳步。我們不能改變天氣,也不可能改變地形,現階段只能改變航空公司能量,我們再次呼籲,唯有立榮在搶飛時段加開班機輸運。
影響馬祖對外的空中交通,最主要的一是地形、二是氣候。而地形已是如此,要完全改變不可能;既使炸掉部份障礙,仍然無法達到落地拉起重飛空域的限制,除非北竿炸掉壁山、短坡山、大澳山,南竿炸掉牛背嶺。
撇開地形,以氣候而言,也是影響馬祖空運的主要原因,一是春霧、二是冬季鋒面,而颱風、大霧的日子並不多。馬祖屬華南氣候區,春霧集中在三至五月的春季,也是梅雨季節,今年春季早到,所以,自除夕至元宵這半個月時間,搭機常受霧氣困擾。
除夕以來,完全正常起飛不到一半天數,連續兩天關場,一天搭機搭三次降不下來的旅客大有人在,因此,這一、兩個月搭機將處於不穩定狀態。
說到冬季鋒面,在東北季風之後,鋒面波波來襲,霧加上雨,濕氣很重,天氣看起來陰陰的,造成能見度差;不過,它不會像春霧季節全天關場。
南、北機場目前北竿是屬非精確儀降,能見度三千二百公尺(松山是八百公尺),雲幕高理論上沒有限制,立榮自訂是一千三百呎(安全起見,可以接受),南竿規定是能見度五千公尺,還加雲幕高標準一千五百呎,所以,關場機會比較大。
搭飛機看山頭,大家都有經驗,塔台工作人員也不例外,壁山山頭就是最好的指標,壁山山頭看不到,肯定全天關場,而大澳山、短坡山都比壁山低,不列入指標。
機場改善,大家鎖定裝自動儀降,其實裝自動儀降及炸掉部份死角不是難事,而是要達到落地重飛的空域限制就是很龐大、很複雜的工程,除非炸掉幾座附近的大山。當然,做改善是一定要的,以提高飛行率。
以現階段而言,最有效改變的方式是立榮搶飛的能量,有沒有辦法在搶飛二小時內連飛四架或是更多,將兩邊滯留的旅客二小時內載光。
進駐第二家,是大家的心願,以市場自由機制及良性循環,進駐第二家當然比較好,二家同時在搶飛時刻各飛二至三架次,滯留的問題應比較容易解決。
過去,在搭船時代,大家只注意海象,沒有在意天霧、鋒面陰沈,到了空運時代,才知馬祖的霧,鎖住旅客的行動。而歸根探底,最主要還是地形,做完全貌變很困難,唯有航空公司先在能量上的強化及搶飛輸運的配合,否則年年都會不斷上演。
不能改變地形、氣候 只能改變空運能量
- 2005-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