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碉堡藝術化 躍上國際舞台

  • 2005-03-03
 廢棄的碉堡、坑道靜靜散落在荒煙蔓草中,就會漸漸褪色,若是把它拉回現實生活中,賦予新的色彩,它會發光發亮,成為金馬珍貴旅遊資產。
 金門在九十二年歲末至去年初首辦碉堡藝術節-金門碉堡藝術之旅,其效應延燒躍登國際舞台,二○○五年亞太空間設計師大會尋求在金門舉辦,目前正由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與當地洽談中。
 地區曾於民國九十年五月,第三屆環太平洋參與式社區設計研討會在芹壁首辦國際性會議,由台大城鄉基金會主辦,有美、日、港、台學者、專家五十多人,在馬祖做專題著述、座談交流。這場國際性的學術饗宴,啟動了馬祖國際觀光列車號角,也讓馬祖躍升國際性島嶼。
 二○○五年亞太空間設計師大會暨空間創意設計國際研討會由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負責及連繫,慕碉堡之名,改變會議形式及思考新創意,而規劃在金門舉行。金門方面,也構思在金舉辦的部份會議安排閩式建築及碉堡營區,以凸顯特色。同時,將有許多世界級空間設計大師齊聚一堂,而該會就是考量到獨特地方性,且看到碉堡展所引起的強大效應,所以希望可以全力來促成此次的合作,讓國際級空間大師可在金門發聲。這項活動若能促成,對金馬觀光都有加分效果。
 金門打出的「金門碉堡藝術之旅」,是以播音站的大喇叭經營飲茶空間;把碉堡透過藝術裝置的妝點,成為具有戰爭與和平概念的藝術品;把戰車由小朋友設計做為兒童藝術展區;再結合航空公司、旅行社及民間糕餅、鋼刀、陶藝店送禮品,造成一股風潮。
 金門有碉堡,馬祖也有碉堡之外,馬祖坑道密度則是全國第一名。去年議會定期大會,議員曹以雄曾提出坑道觀光藝術化,引起大家熱切期待。我們希望國防部在兵員裁減後,也同步擴大釋出據點、碉堡及坑道,交由地方政府規劃為休閒、文化、藝術運用基地。以四維夫人村的一處長期廢棄的坑道,不但縱深長,內部蜿蜒曲折,高低起伏,又濱臨海角,是絕佳的坑道景點。
 近年,防區因應地方觀光發展需要,已有適度釋出廢棄碉堡、陣地,基於島上軍民資源共享,國防部宜化被動為主動,尤其在國軍大幅裁減之後,閒置營地空間不應用處理,反而成為髒亂死角及犯罪潛匿之地。
 走過海線的人都知道,馬祖最美地方盡在濱海的據點、碉堡,不但視野佳,而且幽靜,身入其間,恍若與世外隔絕;當初部隊進駐,也是挑選最佳的點做為軍事掩體之用。半個世紀以來,在嚴密戒哨下,外界不得而入,更加添神祕、謐靜之感,如今能夠擴大釋出,做為觀光景點,只會幫馬祖觀光加分。
 因歷史的偶然,金馬在冷戰時期扮演軍事堡壘的角色,隨著兩岸關係和緩低盪,雖然現今軍事色彩消退,但是留下的坑道、碉堡,依然分佈在各個山頭、山岩中,在觀光號角響起之時,它是具有特色的資產,我們希望軍方為延續馬祖百年生計,擴大釋出廢棄碉堡、坑道,做為馬祖旅遊的鑽石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