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竿海運跑大船是必須要走的路,小白船只能穿插使用;尤其在旅遊旺季時,由大船擔綱,才符合旅客需求及民意期待,否則,去年因搶船位而造成跳船事件仍會上演。
空運的事,荊棘密佈;海運的事,橫逆重重,地方政府基於島際大眾運輸暢通也是忍辱負重;外界不必知過程,只問結果,而所有的責難,公部門概括承受。平情而論,這三年來從海上航班增加、直升機客運彈性配合以及票價調降,地方政府著力頗深;當然,距完全滿意仍待努力改善
目前南、北竿小白船已顯老舊,旅客反映聲浪已增大,從去年夏天起,要求改善聲及加大船的建議沒有停止,主要是艙內設施不夠舒適,如冷氣不足、油味太重、空間擁塞;同時,航速太慢,二十分鐘航程經常有之,令旅客感覺不佳,更何況遊客的感受。
在今年新約簽訂之前,地方政府在去年就已規劃朝大船之委外經營但書,小白船則彈性配合運用,符合社會大眾期待。縣府交通局於本月五日開始徵詢民眾意見,希望南北客輪升級,一則提供便捷、舒適、快速的島際海運,二來為觀光發展品質做考量,獲得各界支持。
去年地方旅客流量創新高,北竿已然成為觀光團不可或缺的行程,一個團只要有卅人,以小白船四十多人的容量,容易造成搶位現象,爭先恐後、跳船「卡位」的事件就此發生,搭不上船的旅客及自由行的遊客再等一小時的抱怨聲也由此而起。
根據統計,去年南北竿運量已達十三萬人次,全年平均載客率,每單趟是十五人次,與往年相比,成長是必然的,尤其旺季不敷需求及觀光潛力逐年散發下,大船加入確有它的必要性。
數字會說話之外,叩準眼光也是業者經營所必備條件,南竿機場九十二年一月二十三日落成,南、北竿小白船客輪一度黯淡,整點開航常常載送個位數的旅客,業者憂心這條航運就此沒落;但在SARS風暴之後,地方政府及空、海運公司配合南竿機場啟用、臺馬輪航運打出優惠旅遊套餐,遊客紛至沓來,去年遊客從年頭熱到年尾,南、北竿客船成為熱門航線。
升級、跨越更是經營事業目標,也是服務指標,現有的五艘小白船船齡平均十年以上,最大載客量是永昌貳號五十八人,其他豪華愛之船、鴻順等均為四十多人,需規劃逐年轉換;固然大船投資對業者增加負擔,但是投資後精進、改善、升級才是永續的作法。
以現今的客運流量,加大船(四十九噸,如閩珠壹號)搭配十九噸小船,穿插雙點或單點開航是比較理想作法,而業者苦水是大船造價高、配備是兩組人馬,在慘澹經營下,加大船是沈重的負擔。
南北客輪升級 社會大眾的期望
- 2005-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