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歷史偶然的際遇,馬祖列島成為國共對峙五十年期間的軍事重鎮,如今冷戰結束,金馬外島觀光大步邁開,馬祖戰爭和平紀念園區的設置雖是基於歷史背景的產物,但也應著眼於觀光發展的需求。交通部觀光局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更將之列為馬祖觀光景點開發四大戰區之一,未來的充實內容可期,用歷史來寫歷史,規劃的方向與態度更應禁得起時間的考驗。
馬祖戰爭和平紀念園區計畫緣於前立委曹原彰在立法院爭取推動,九十三年完成第一期的基礎設施開發,包括一二及○八據點進行整修,○八戰爭文物展示館及戰備道沿線的陳展重裝備武器,讓戰地的氣氛開始在大澳山瀰漫展開。今年景管處再推動延伸遊園動線至○六據點,完成園區主要道路的建置,為日後的逐步開發預做準備。戰爭公園經實質環境及客觀條件評選之後,選定北竿大澳山,因為區塊的獨立使可塑性大幅提昇,但避免大規模的開發也是規劃重點。
根據景管處委託的太乙工程顧問公司規劃理念,大澳山全區共區分為入口意象、服務及懷舊體驗、紀念性空間、分散式展館、駐軍保留營區等,而各區再細分相關主題場,若能全部落實,將可完整呈現原始之規劃理念,也因為整個園區開發面積及據點廣佈整座山頭,達到全區開發的目標需要金錢也需要時間,預估總經費將超過一億元,但其象徵的意義與日後觀光的效益則是無窮。馬祖戰爭和平紀念園區是目前全國第一也可能是唯一,因此,從規劃理念到落實軟硬體設施的整備都要有「第一」的理想、「唯一」的特色,如此方能在建造意念與觀光價值上達到預期的目標。
既然是戰爭和平紀念園區,整區的軟硬體就與軍事關連密切,而各項內容又可區分為軟體及硬體兩大部份,在硬體部份,現有的軍事營區、坑道、據點則是再利用的主軸,充分而完整的利用則可避免園區再次大規模開挖,地景、地貌可獲得較完整之保存。在軟體部份,國共對峙五十年期間的人、事、物都是題材,而歷史資料的收集將是未來陳展內容充實與否的重要因素,所有歷史的資料、文物當然需要一些現代的包裝手法呈現,則歷史活化、價值提昇。
軟硬兼施、動靜皆具,是整個園區的終極開發目標,在強調紀念意義的同時,要讓所有造訪的遊客有感而動,充實一些動態的體驗使園區更加活潑生動,增加遊客停留的時間,更可因此吸引不同族群的訪客。大澳山戰爭和平園區開發還只能算是起步階段,後續的動力來自於中央與地方的共識與經費挹注的多寡,主導該案的景管處更是站在第一線的重要單位,就規劃到施工,乃至於日後全區的營運、管理,每一個環節都是艱鉅的任務,觀定而後動,萬不可走一步算一步,沒有支持與堅持就難竟全功。
戰爭公園開發縝密而致遠
- 2005-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