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起跑,艱辛經營今年邁入第六年的小白兔托兒所,近期竟傳出業者陷入常年虧損、慘澹經營的窘境;六年的時間,可以讓一個嬰兒從呱呱墜地到快步奔騰;但是,觀念的改變卻是六年之後還是未見其功,托兒事業陷入瓶頸,可能代表地區對於幼童前期教育的觀念尚未建立,也致使托兒事業無法邁向正軌。
馬祖近年隨著社會的開放,家庭型態的變遷,傳統的大家庭早已式微,年輕一輩所組織的「小家庭」,通常就是簡單的夫妻與小孩兩代,成員簡單;不過,年輕一輩們通常都是年輕夫妻各有事業,都要上班,便無法親自照顧幼兒,為小家庭帶來很大的困擾,也因此產生了對於托兒所的需求。
地區的家庭組織既已走向小家庭,尤其是多數年輕夫妻是上班族,在事業上都相當忙碌,如果有了孩子要由誰來照顧?往往成為年輕夫妻心裡最大的困擾,甚至產生家庭問題。
據近年媒體普遍報導,現代年輕夫妻對於生育可說是裹足不前,其中原因很多,養育就是其中的主要問題,也形成了所謂的「頂克族」(DINK:Double Income No Kids,雙重收入沒小孩);也因為這種觀念的形成,使我國出生率逐年降低,加速老年化社會的來臨。不過,危機也是轉機,換方向來看,兒童的福利就獲得高度的重視,幼兒可以得到很好的照顧。
在台北等大都會地區,公私立各類托兒所林立,只要家庭經濟許可,可以得到很好的照顧,不過在地區,這類托兒所相當有限,或是對於現存的不滿意,不論是環境或是收費上等疑問,以致送小孩去托兒所的意願一直高不起來。
馬祖人口不多,相對幼兒的數量也是相當有限,所以可以從設置公立托兒所做起,讓鄉親免除幼兒可否得到很好的照顧及家庭支出問題。
對於公立托兒所成立的話題,近年來地區各界都曾有討論,但其中受限於諸多因素,遲遲沒有結果,加上由於地區環境特殊,現有的私立托兒所也是經營不易。各地方環境不同,需求自然也不一樣,鄉親對於「私立」一詞,印象中就是貴,對於品質也有所存疑,加上地方民間仍有保母托嬰風氣,所以民間並沒有送小孩去托兒所的習慣。
現有狀況既然無法滿足絕大多數鄉親的要求,所以必須訴求於社會福利,就是由政府來編預算設立公立的托兒所,不僅迎合環境需求,也符合社會福利趨勢。由此觀來,公立托兒所設置是有其必要的,不僅公私並存有得比較,同時可健全兒童福利政策,有其正面的意義。
推動公立托兒所,地區起步雖慢,現在開始依然重要,不妨從南竿本島做起,成為一種指標,相關部門應該克服困難、全力以赴,共同促使馬祖第一座公立的托兒所早日誕生。
據了解,縣府已有規劃在南竿清水連江縣綜合福利園區之內,挪出空間成立公立托兒所,該處環境清靜,空間大更是優點,是理想的幼兒遊玩和活動場所,政府相關單位應該加緊腳步,促使此構想成真,將是社會福利的一大突破,值得鄉親拭目以待。
接受新觀念 讓馬祖托兒事業正常化
- 2005-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