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島際交通隨著觀光發展日趨熱絡,重要性相對提升,其中又以載客量最多的南北竿航線最受關注,快輪升級是大多數鄉親的期待,政府施政要貼近民意期待,十九噸也好,四十九噸也罷,鄉親要的是整體服務品質的提升,為大家行的方便,更為觀光品質提昇做準備,業者或許有成本的考量,但政府也應有政策的堅持。
針對南北竿航行客輪升級一案,連江縣政府交通局日前前往北竿與各級民代首長座談,聽取基層的意見,大家一致對於現行快輪的品質表示不滿,認為政府也好、業者也罷,務必更積極面對品質改善的建議,這也是大多數鄉親的期待。十年來,航行南北竿的快輪從未升級,品質每況愈下,為消費者詬病,政府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因為改善南北客輪品質不僅是馬祖鄉親的期待,更是觀光發展的重要指標。根據連江航業公司九十三年南北客輪營運統計,全年載客達十三萬人次,這其中觀光客所佔比例至少超過六成以上,如果在正常的情況下,這個數字今年還會有成長的空間。
南北竿快輪要不要升級為四十九噸是看未來,而不是看現在,雖然航業單位統計去年南北竿平均每單趟載客僅十五人次,但因為單趟座位數不足而使得臨時加班或延遲的事件在去年夏天經常出現,另一個重要的因素是所謂的座位數與乘座品質應不分大小一視同仁,換句話說,不論船隻噸位數如何,每位乘客應享有舒適的乘座空間與品質,這就是鄉親及消費者的期待,要怎麼做?交通主管機關要克服技術面的問題。據了解,現行快輪業者均未申請固定航線,也因此無法符合交通部大眾運輸補貼政策之規定接受補助,而僅以本縣連江航業公司以契約方式每日航行十一趟次,每趟次補助三千九百元之模式經營,而未來船隻升級與否,和現行營運模式是否要變更有極大關連性,也是政策評估考量因素之一。
照理說,南北竿運量去年已達十三萬人次,且預估今年還會正成長,航線可開放民間經營,但依現況分析,如果政府放手不管,持自由競爭方式,期待品質提升仍有其困難,因此,政府不但要主導交通政策,也要輔導交通業者,朝消費者期待目標邁進,才能共創三贏局面,消費者要的是舒適、快速、大船,業者要的是符合營運成本效益,政府扮演仲介角色,例如船可以變大,不一定要全新,只要保持相當的航速與品質,消費者可以接受,業者也降低造船成本。
南北竿客輪升級政策是符合觀光發展與期待的,政府與業者的思考模式如不能創新突破,十年後的客運品質仍然得面對今天的局面。過去十年間,南北竿客輪也是從無到有,從少變多,但現在是升級的瓶頸時期,突破需要一些過人的膽識與眼光,升級不是唯一的路,但卻是遲早得面對的問題,政府或業者在評估時只要加入時間的因素,政策定奪的難題自然迎刃而解。
交通政策貼近民意期待
- 2005-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