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南、北機場六個存在問題

  • 2005-03-13
 南、北機場改善話題,還是一直圍繞在鄉親耳畔,外界總是認為十幾億都花了,為何不裝設自動導航,也質疑政治人物、地方政府為何不用力去推動;事實上,最大問題在於先天地形,而改變地形不是錢砸下去就可完全解決;還有,不是政治人物可以完全主導。
 大多數的人遇上霧氣朦朧,都認為裝設自動儀降就可擺脫有霧的日子,問題不在此,而在於現實狀況,亦非一個決策就能OK;主要牽涉層面相當複雜,動用資源十分龐大。
 馬祖機場改善問題錯綜糾結,我們先梳理出六個問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起來思考,也一起來釐清。
 第一要先說的是儀降系統,它分「精確儀降」與「非精確儀降」,先進的如松山、金門屬前者,北竿屬後者,南竿則是最差的「目視」機場;北竿機場是在東移之後,跑道中心線兩側一百六十公尺淨空,所以它的能見度、雲幕高限制比較小。
 南竿要做到像北竿一樣,一般看法就是鏟平塔台下方邊坡向內一百公尺左右。不過,還需要專業評估。
 第二要說先進的「精確儀降」,也即一般說自動導航,以南、北機場現有地形都不可能,這是先天的,比較難改變。
 我們不能架設「精確儀降」系統主要原因不是跑道本身不夠長、不夠大,而是在儀降程序中有所謂的重飛程序,需要跑道四周有一定範圍的淨空。
 這個淨空範圍可大了,預估以跑道中心點方圓二公里內的話,以南竿機場來說,整座牛背嶺炸平是跑不掉;北竿除了短坡山較矮不是最大問題以外,塘岐邊的壁山太高才是最大障礙;因此,其牽動範圍之大,有時不是用錢可以解決。
 再說,前述所謂儀降程序中重飛空域限制,這個重飛空域呈扇形展開,劃此空域的目的是飛機一旦在進場著陸之前,因任何因素需要重飛時可以安全全無障礙的執行動飛或拉起任務。
 大家都知道,飛機在起、降時最危險,拉起重飛更危險,拉起重飛的空域限制很嚴格就是如此,山的障礙最恐怖。
 第三要說的是興建機場的時間點,南竿機場九十二年一月才啟用,民航局總不可能願意啟用半年或一年就進行山坡鏟平工程。這是我們的無奈,不過,希望民航局不要有此顧慮,該改善就改善,不然苦了馬祖人,也苦了遊客,更苦了政治人物。
 第四要說的是效益問題,南竿機場花了經費改善,能見度能降至多少,如果只是從現今五千降到跟北竿三千二,也只是局部改善,因為介於五千與三千二能見度的一年天數沒有多少天。
 第五要說的是經費問題,據初估,南竿要完全改善要花四、五十億,錢從那裡來;民航局有此一說,如果花四、五十億還不如再蓋一座。還有,南、北之間選那一個做,這些都是問題。
 我們不是悲觀,也不是掩飾,更不是辯護,而是梳理出機場的存在問題,讓大家有所瞭解,最後還是由衷拜託民航局,不管怎麼樣的困難,今年內先要有個評估,讓大家有所期盼、等待,也可做個明確說明,消除大家疑慮、不解或以訛傳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