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級是島際海運不變的方向

  • 2005-03-14
 交通問題永遠是地方政府每年都要面對的大事,一個是空中、一個是海上,而海上又分臺馬、島際間;為了追求島際之間海運品質升級,今年在規劃上有所調整,除規劃南、北竿客輪品質升級之外,莒光、東引則計畫在旅遊旺季加入合富輪;總的來說,一則提供舒適、快捷服務,二來帶動旅遊活絡。
 由於去年旅客流量創下十三萬人次,民間希望南北客輪加大,地方政府也有此政策考量;至於,莒光、東引倡議加入合富輪,公部門對此構想也能接受,以符社會大眾期待。
 因大眾交通運輸牽涉業者配合度、地方實際狀況以及民意反映、接受度等,公部門先後與民代討論、業者協商;業者為爭取民意支持,也就升級方向與民意溝通,主要彙整各方意見再作評估、定奪。
 旅客期待是噸位量升級、舒適度升級,並希望業者把眼光放遠;雖然,在噸位升級上投資較大,但對未來使用、品質上不易被淘汰;若仍維持現有噸位造新船,將來反而付出更多。
 業者的看法,以去年全年的旅客流量創新高,但平均每班船載僅十五人,大船也反而難以運用;同時,大船的人員配備,是他們最大的負擔。大船的負擔主要配置船長、輪機長不易聘雇之外,人員工資負荷是小船一倍以上,在投資報酬率上不符營運效益。
 海運業者提出噸位不升級,以再建造三艘小白船,在速度、舒適度上升級,航速也在廿分鐘內,除了定期整點、半點往返之外,並保留一艘機動加班。
 南北客輪升級已是大多數旅客的共同聲音,目前升級方向有二,業者的傾向,是否是消費者的方向,也是否是政府政策方向,還有待進一步討論,以取得共同的意見和方向。
 莒光、東引加入合富輪航報的建議,主要也是兩島航程較遠,因目前客輪在海象不佳時,不但停航,既使搭上也是勞累不堪。
 去年遊客倍增,東引、莒光的客輪閩壹、閩貳、順風號在旺季時也出現容量不足的問題。現在,臺馬輪已完成大修,合富輪僅每週一租給軍方一趟做為台馬運輸,其他時間可以規劃作為島際之用,一週可以跑上五天。
 東引旅客穩定成長,莒光今年也計畫把遊客拉到莒光留宿,合富輪加入運輸構想,具有加持作用。
 追求升級是地方前進的基本目標,在邁入廿一世紀的馬祖,不做追求、不求升級就是退後,也就是失去競爭力;因此,唯有政府、民間共同譜下願景,同心協力,塑造一個具有發展能量的島嶼,才是永續經營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