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國軍醫院不可輕言轉型野戰級醫院

  • 2005-03-23
 國軍馬祖醫院今年七月一日將瘦身轉型為野戰醫院,也是國軍精實專案的一項計畫;而外界擔心的是,軍醫縮小規模之後,縣立醫院是否能負荷另一半的容量。在外島醫療仍不足的狀況下,國防部作法是開倒車,我們希望金馬立委集中火力,要求金馬國軍醫院維持現狀或改成三總分院,還給金馬人過去半世紀的醫療殘缺。
 自前年底,傳出金馬國軍醫院將予裁撤,即引起地方上高度關注,中央、地方民代及府會也一致要求中央不要輕言裁撤;去年一度將予付諸實施,後因反彈聲浪而作罷。今年,國防部仍有動作,並傳四月一日即予停止民眾健保門診,七月縮小規模轉型為與北竿、莒光、東引相同層級的野戰醫院。
 從去年至今年,儘管金馬齊聲疾呼,中央仍忽視外島的醫療資源不足,國防部更漠視官兵就醫權益,並無視民間醫療帶來負擔,同時仍按照計畫逐步執行,為金馬外島醫療帶來衝擊與考驗。
 軍醫在戒嚴軍管時代,一向是份演醫療主角地位,早年縣衛生院反而是配角,直到民國七十二年,地方養成醫師返鄉,才受重視;地方自治後,縣衛生局成立,衛生院改制縣立醫院,醫技護人才完整密集訓練,奠定今天基礎,並躍升地區軍民病患第一選擇。
 有了健保,以及軍民看病平等,縣立醫院就診的官兵不在少數;同時,民眾看病觀念改變,縣立醫院具有規模,目前每日門診病患眾多;若軍醫院轉型野戰醫院,規模縮水,醫師減少,官兵病患勢必轉移縣立醫院,除門診造成擁擠之外,病床也將面臨不足。
 現今,國軍醫院編制屬國防部軍醫局,醫師陣容由三軍總醫院專科醫師輪診,不但提供專科門診,也可適時支援民間會診,在醫療資源上是共享的,對軍民病患處理多了一份保障。
 而野戰醫院型態,在編制上較小,則屬當地部隊,現行是由預官醫師擔任門診,或由八○二、八○四總醫院支援一名醫師,在人力上必然不足,官兵病患也享有健保,當以縣立醫院為求診院所。
 國軍醫院轉型,縣立醫院空間將更狹窄,民眾病患加上官兵門診,未來排隊看病已不可免;縣立醫院醫師人力在南竿加入北市專科醫師駐診,服務品牌已經建立,將來官兵門診湧入,又打亂了現有運作機制,民眾的反應可以預期。
 金門方面因人多,軍醫院病床發揮填補功效,當地民意擔心,軍醫瘦身後將一床難求;反觀,此間困擾的是門診掛號大排長龍,以及縣立醫院病床容量將壓縮。
 醫療是不走回頭路,況且生命是無價的;台灣醫療世界有名,金馬外島在廿一世紀生活年代,國防部卻將醫療院所縮編,而原本就不完整的國軍醫院再縮水,鎖定國防部至少維持現狀,甚至將金馬國軍醫院比照國軍基隆醫院交給三總改為分院,以落實照顧金馬外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