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馬小三通的現行航班沒有改變,還是週一至週五每天一班,只是海運業者因沒有政策補貼之後,原票價成本入不敷出,若要調漲票價要經基隆港務局審議,而採取申請由「固定」航線改為「臨時」航線,以自訂票價。目前,雖對航班次數沒有影響,但這種自我解套作法,對小三通航運發展非長久之計。
基隆港務局同意海運業者以霧季之由申請為「臨時」航線,經披露之後,因外界誤解「臨時」航線又恐恢復到小三通伊始的不定期航班造成不便而困擾,連對岸也緊張而探聽。
其實,這是海運業者解套變通作法,過去兩年,地方政府為暢通小三通往返,向陸委會申請小三通海運補貼,一年兩百萬元。其主要目的是希望業者採「固定航線」,因固定航線,業者必須排出定期航班,票價由交通部基隆港務局審議。
有了固定航線及定期航班,的確提供旅客往返便捷,也活絡小三通暢旺。去年初長億公司的金龍輪在沒有補貼加入後,大和公司不得不增開,不僅航班次數增加,從原本每週一、三、五逐步增加為週一至週五均開航,而且上、下午都有船可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不過,到去年秋天,兩公司體認「現實面」攜手合作,採聯營方式以便人員、船隻調度。
陸委會補貼政策施行兩年取消後,海運公司核定的固定航線原票價七百五十元認為入不敷出,並在客源流量仍不穩定下,必須調漲票價,採取提出改為「臨時」航線可自訂票價,而定期航班仍維持現狀。
地方海運業者申請暫停固定航線而為「臨時」航線是在去年十一月間即已實施,期限只有三個月,至今年三月十三日止,這回又申請延長至六月十三日,也是只有三個月期限,業者提出理由則是冬季海象不佳,有霧的季節。
去年旅客雖創萬人次之新高,但客源流量不穩定,加上補貼政策取消,業者支出成本提高也是事實,調漲船票價至一千元,也引起旅客抨擊,業者認為經營困難,與外界的看法有落差。業者申請改為「臨時」航線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申請固定航線後,必須由固定船隻行駛,不得隨意替代,而現今閩貳、金龍輪合作,人多時由金龍輪跑、人少時閩貳出動,同時一組人馬可用在兩艘船,在運用上比較有彈性且靈活,在成本上可節省開支,這個考量,大家應該可以體諒。
兩馬小三通航線,近期確實也開始呈現「度小月」的情形,比起過年期間真的差距頗大,據業者表示,一般的散客可能都要等候旅行社通知出團「集體行動」。船公司採「便宜行事」的作法無可厚非,空船開出去虧老本是傻瓜才會做的事,也談及真正主因在於客源問題,如果有其需求,業者當然樂見閩貳跟金龍兩艘都能跑。
不過,這種自我解套的作法非長久之計,為落實小三通航班穩定,地方政府交通部門應要求海運業者要走正常軌道的路,並協助協調可由兩艘彈性替代,讓小三通走得順順暢暢。
兩馬小三通固定航線運作才是正軌
- 2005-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