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公認最重要、最急迫的事,不由分說是南北機場改善及第二家航空公司進駐。在民意聲聲催中,交通部長林陵三於本月廿四日允諾今年內檢討提撥一千二百萬元,交由縣府委由具公信力顧問公司規劃評估;並開放第二家航空公司,待行政程序完成後公告。
交長林陵三的允諾,經披露之後,引發鄉親進一步熱切期待;不過,我們在期待之同時,必須釐清問題、認清現狀,否則這份允諾與這份期待及結果會有極大落差。
以南、北機場改善來說,規劃改善評估,一個是儀降系統改善,一個是擴建規劃評估。儀降系統改善,北竿已完成「非精確儀降」系統,能見度三千二百公尺即可起降,且沒有雲幕高限制;而要改善的是南竿機場比照北竿裝置「非精確儀降」系統,也就是將現今塔台所在地的下方邊坡剷除一百公尺,以符合國際民航組織的標準,方能架設此系統,以降低飛機進場限制。
目前,南竿機場進場限制是能見度須達五千公尺,雲幕高一千五百呎。在完成塔台下方邊坡剷除一百公尺後,機場跑道中心線兩側達到一百六十公尺淨空,符合架設「非精確儀降」系統,能見度能降到多少,尚待專業評估,大家不能誤為機場就改善了,那只是起降限制變小。還有,若只是與北竿一樣,由五千降至三千二百公尺,稍有霧還是不能飛;同時,一年當中能見度介於五千公尺與三千二百公尺沒有多少天。
在評估規劃之後,我們必須要有初步瞭解先天地形、機場現狀、儀降系統、進場限制等,否則心中期待與未來改善將有間距。
再說,擴建規劃評估,一般初估,南竿要花四、五十億,北竿會少,幾十億的錢,在中央預算緊縮下,伸手要錢,難度是一年比一年高。還有,以目前機場地形,北竿擴建強於南竿,在取捨上又是一場島際角力。當然,最後交由專業評估定奪;我們也必須有所認知,要以整體發展為重。
以開放第二家航空公司而言,從華信樂觀其成至打退堂鼓並轉向金門,除該公司營運考量外,機隊架數也是問題;同時需南、北竿兩地兼顧,而意願不高。去年,民間發起連署,二千多人簽名,要求民航局開放二家以上航空公司進駐,已是住民及旅客共同心聲,主要是獨家經營,其服務態度、加班機調度及航線取捨,完全漠視民意。
交通部長今回應開放,待行政程序完成後公告,不過,以目前國內航空同業一套非正式「聯營」默契,交通部、民航局屆時不能說已開放公告,沒有第二家願意進駐而作罷,必須破除迷思,並訂出利多條件,輔導第二家進駐,才是負責的作法。
最後,關於改善機場評估報告經費直接交由地方政府執行,由縣府自行委託具公信力顧問公司做規劃評估,等於跳過民航局。這種模式,外界也有不同看法,認為以專業執行、監督角度,民航局當優於地方;同時對地方也是一種沉重,不是說委外之後,一切都是顧問公司的事,規劃過程的審查、分析、判斷及決策,攸關計畫的成敗。
自南竿機場啟用以來,要求改善聲音沒有停止,大家心情也是一樣的,只是大家要先釐清問題、認清現狀,期待與結果才會靠得近。
釐清問題 認清現狀 機場改善的期待不會落差
- 2005-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