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改善機場問題,不是潑冷水,也不是幫誰解套,而是就事論事,才不致於到最後期待與結果有太大的落差。由於大部份鄉親總認為改善之後,飛機就可以不受天候影響;還有,不少民眾仍認為,為何不直接裝設自動導航,再評估是多餘的,這就是以訛傳訛的耳語誤導,導致機場改善的紛紛擾擾。
機場改善是馬祖人的共同心願,也是馬祖競爭力的躍昇。八十三年北竿機場啟用,至民國九十二年南竿機場啟用,要求改善的呼聲一直沒有停止過,說明這兩座機場一開始就是跛腳機場,一個是遷就下的產品、一個是政治角力的產物。當然,我們不必再重提往事,既已產生,就不得不接受。不過,說來說去,大家必須接受的是先天地形是如此,在南、北竿找一塊像金門尚義機場的平地,除非炸山填海。
到現今仍有民眾認為,為何不直接裝設自動導航,也就是目前世界各國最普遍使用的「精確儀降系統」,問題是任何一套儀降系統,大前提是地形要配合。
以南竿機場來說,目前是「目視」機場,連裝設「非精確儀降系統」的條件都不具備,架設精確儀降系統,也即所謂自動導航,必須剷除現在塔台下方邊坡一百公尺,且須炸平整座牛背嶺,說不定連八八坑道都要化為平地。北竿目前也沒有條件,壁山太高產生障礙,必須遠離壁山才具可行性。無法架設自動導航主要原因不是跑道本身不夠長、不夠大,而是在儀降程序中有所謂的重飛程序,需要跑道四周有一定範圍的淨空,亦所謂重飛空域限制,這個重飛空域呈扇形展開,劃此空域的目的是飛機一旦在進場著陸之前,因任何因素需要重飛時可以安全無障礙的執行重飛或拉起任務,關鍵就是說地形影響重飛空域限制。
以南、北相比,當以北竿條件比南竿較佳,填海可增加腹地,以跑道中心線兩側直徑一至二公里淨空,在施工上較方便。
本報昨天就交通部長林陵三允諾提撥一千二百萬元作為改善機場評估費用,直接交由地方政府執行,委託專業顧問公司規畫,提出未來改善方向,不外乎儀降系統改善及擴建機場兩大內容,並就現存問題作釐清及認清現實狀況,以梳理出未來期待與結果的落差,也有人認為是潑冷水,也有說在解套;固然,機場改善規劃屬專業,但我們必須接受現實問題,而不是說一千二百萬元出來,問題就可以解決,說改善也只是局部改善而已,主要希望大家當初期待到最後結果不會有太大落差。
因大規模去改變地形使馬祖機場自動導航,是幾乎不可能的任務,而南竿的機會更小,中央肯給錢的話,北竿還有機會。我們提出要以整體發展為考量,也就是機場兩座的政治下「產物」,以後不要再重蹈覆轍,只會傷了資源合一。所以,東引去年倡議蓋機場,那是不可能的事。
有進行改善評估規畫,我們當樂見,但是大家要對自己機場狀況有所大概瞭解,不是人云亦云,或是耳語中傷,或是挑動話題,只會傷了大家共識,傷了凝聚力。
改變地形才是馬祖機場完全改善的一天
- 2005-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