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聚落保存運動,走過第一個十年,打下了開拓的基樁,而第二個十年要的是內涵深耕,也就是深層的碰觸、在地的出發。這份碰觸、出發的端點,需要公職人員走出辦公室、走入社區,實現自我的第一步。
在連江縣政府、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主辦、牛角社區發展協會執行的「傳統建築保育暨經營管理研討會」,由各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發表論述,希望透過相互學習、討論,激盪出新的火花。
一位在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任職,也是國立北科大建築研究所博士生的陳威志,論述「從發現環境到實現自我—地域建築的保育」專文報告,不但契合地方聚落發展現況需求,也喚醒身在公部門的在地人,要走出辦公室,走入社區,是公職人員生涯中實現自我的第一步,他提出的觀點獲得迴響與共鳴。
在地方自治之後,人民自主權取回,而家園的發展取向,由住民自己決定,眼前的路向,好像十字路口,瀰漫著一片迷霧,茫然而觀望。民國八十三年,議員曹以雄提出「長住馬祖」觀念,至民國八十六年,從聚落保存開發,指引了一個新的方向,在熱心人士投入下,點燃了這盞明燈。
走過這十年歲月,從牛角社區拓荒者有民代、老師、公職人員,到今天各行業人士的加入,抱持的是一份使命、一份關懷;固然,他們也承受外界言責,但是基於理想實現,這些風風雨雨,不足以動搖心志。
這三年來地方各社區發展協會相繼成立,有如星星火花在四鄉五島蔓延,而在社區工作團隊的中堅份子,幾乎是在地的公職人員,從理事長至義工,不論在職,或退休的,他們在公餘、家務之餘,義務地為自己生長的家園注入心力,這是好的動力。
社區改造也好,聚落保存也罷,專業顧問公司或是規劃團隊,他們提供的知識、技術、服務,而內涵深層的精神,唯有在地者才能觸動、感受;因為擁抱這個傳統快樂,不是外地人所能深刻領略。
地方人口結構體系,公職人員扮演重要角色,在五○年代,因師資培育,教育人才是地方主流,八○年代之後,行政人才嶄露頭角,並廣泛分佈各領域,同時,接觸層面寬廣,聚合了專業協力的倉庫。
步出辦公室,走入社區,對於傳統官僚體制下的公職人員,是一件困難的事,確實是需要放下身段,也需要一顆熱忱的心。今天地方事務回歸地方,這是人民自覺及自主的表徵,身為公職人員對地方事務,自不應置身事外,除了八小時上班之外,剩餘時間走入社區,為自己母親的土地做事,是天經地義之事,沒有所謂層次差異。
在自己的家鄉做事,是工作生涯最快樂的一件事,也是不少厭倦都市生活、工作人們心中的夢田;對於一個公職人員來說,為了有效的在工作環境及內容中找到著力點,使自己能夠對於工作及興趣的執著、愛戀;發現家園中的美,才能在枯燥單調的公文勞牘中找到樂趣,才會不斷產生能量。
走出辦公室 走入社區 實現自我的第一步
- 2005-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