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島廢棄彈藥應委由國外專業處理

  • 2005-04-25
 北竿尼姑山廢彈銷燬作業造成一死意外,震驚國內,聯勤總部已下令全國全面暫停廢砲彈處理。為求安全及避免波及無辜,建議外島廢砲彈及排雷工作 ,應委由外國專業執行或運台再進行銷燬。
 處理廢彈意外罹難者一兵周弘偉,今年二月底從聯勤總部北區彈藥庫,調至馬祖支援廢彈處理。本月廿二日上午九時二十五分在北竿白沙尼姑山燒爆毀場第二坑,處理三顆七五公厘無座力高爆戰防曳光榴彈時,疑因連結引爆線過程不慎,導致引爆線短路當場被炸死在坑洞內。
 當時與周員一起處理廢彈的第一與第三坑兩名同袍,幸好已經離開坑洞到引爆點待命,而躲過一劫。兩名同袍聽見爆炸巨響後,前往查看只見現場硝煙瀰漫,再往佈設坑前探望,罹難者右手掌及右腿被炸斷裂。
 自國軍精實專案至精進計畫推動,金馬外島兵力大幅裁減,閒置的營區處處可見,荒煙蔓草覆蓋,形成髒亂及治安死角之外,留置彈藥更是一大隱憂。
 在兵力銳減之後,廢棄砲彈處理是軍方一大棘手問題,處理順利,大家平安無事;若處理不當,稍有疏失,會造成傷亡的慘劇,北竿白沙尼姑山的意外事件,就是鮮活的例子。
 不幸事件發生,終是家屬遺憾,這次因公罹難者從優撫卹,約一千四百萬元。基隆市府為每位役男投保一百萬的意外險;另外,市府還會發放十萬元的死亡慰問金及一萬二千元喪葬補助費,而內政部也會發放一百萬元的慰問金。事發當天,六十高齡母親趕來奔喪,令人鼻酸。
 外島廢砲彈處理務必慎重,與排除地雷一樣,必須委外執行,由國外專業人員執行,才能避免傷亡事件的發生。在兩岸緊張關係緩和之後,金馬戒嚴解除,澳口及海岸開放,地雷佈設年代久遠,但仍具殺傷力,軍方排雷作業即委由外國專家在金馬進行,尤以金門執行最久,一則解除金門民眾心中隱憂,二來也深度開發觀光景點。
 開放觀光之後,海岸線景色及澳口沙灘是地方一大資源,早年為防止敵軍登陸,佈滿地雷,不少民眾因上山撿拾木柴而誤觸地雷身亡,這也是時代之悲情。如今,廢棄彈藥的處理,的確是部隊面對的難題,若處理不當,都有可能傷及附近住家或行人。
 因此,外島廢棄砲彈的處理,除全面執行清查之外,最迫切的是,必須周全執行,即使交由聯勤彈藥協助清理,還是會有意外發生。而最保險作法,就是委外執行。
 在全面清查各島廢棄砲彈之後,必須留在當地銷燬的,應交由國外專業人士執行,聯勤及防區協助處理,並在事前通知及宣導民眾注意;而能運台處理者,最好由軍艦運回台灣,也避免留在外島,成為不定時的炸彈。
 彈藥引爆是不可知的變數,即使事前程序完備,或是負責處理的彈藥士兵受過專業訓練,畢竟非專家,而一旦處理不慎,後果不堪設想。
 目前,軍方已下令全國部隊全面暫停彈藥爆燬作業,我們建議進一步規劃的是,外島廢棄彈藥儘速全面完成清查,做最周全、安全、保全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