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十四日,馬祖南北機場從早關到晚,大批旅客在北竿航空站等待末班機的最後一絲希望,下午六時跑道進場燈號亮起,但能見度不是很好,沒人確定是否能順利降落,焦急的旅客在航站外仰望著○三跑道上空,突然兩盞燈在薄霧中出現,引頸企盼的旅客齊聲歡呼鼓掌,心情就像中了樂透,這就是馬祖對空中交通需求殷切期盼的真情表露,立榮高層如果看到這番景象,就應該重新評估減班的措施。
空中交通不是馬祖對外的唯一門路,但卻是舉足輕重的管道,尤其在機場條件不佳的前提下,密集的航班更顯其重要性,立榮航空獨家經營馬祖航線已有多年時間,平心而論,這條航線載客率雖有起伏,但也應該算是賺錢航線。任何企業以營利為目的是合情合理,但獨家的立榮在馬祖除了營利之外,更應一肩擔負起企業的社會責任,這個責任就是儘其可能的完成輸運旅客的任務。多年來,馬祖航線在票價上沒有採取斤斤計較的強烈措施,但在航班的規劃上卻有所堅持與期待,換句話說,對這條航線的所有旅客而言,只要有機位,票價多少是其次問題。
因應市場調整班次是完全站在營利角度出發,當初各界之所以決定讓立榮獨家飛馬祖,就是因為航線的特殊性有別於它,包括機場條件不佳,能起降的機型不多,南北兩座機場都希望同時營運生存等因素,所以立榮既然取得獨家經營權,作法也應有別於它,除了載客率之外,還要考慮交通的總體需求與便利性,減班固然是降低成本的作法,但卻有違社會大眾對立榮的期待,因此而產生的企業負面印象,甚至是損失都是無法卻存在的事實。在一般常態的認知裡,冬天是淡季,減班情有可原,春夏是旺季,減班再加上天候因素的取消航班,能飛的沒剩幾班,立榮的作法是名副其實的本末倒置,負責把關的民航局只為企業設想而忽略民眾對交通需求的感受,更是有失其職,馬祖鄉親對立榮及民航局從期望到失望,但還不至於絕望,航空公司及民航局都要三思而後行。
交通是所有馬祖鄉親永遠的痛,這個痛來自於很多無法操之在我的因素,南北機場條件不佳,爭取改善未見積極動作,兩家進駐雖有轉機,卻已失先機,立榮不能純粹由營利角度出發,對於馬祖這條特殊航線,多一份關注,相信也有所回報。馬祖航線易受天候因素干擾,減班只會增加交通的不便,立榮以無效飛航率高為由減班,並無法說服社會大眾,而載客率不理想除了天候因素間接導致旅客卻步之外,時段的安排亦有影響,以北竿為例,早晚班搭載率向來不高,而其它時段又經常一位難求,與其減班來降低成本,不如調整時段吸引更多客源,這一來一往之間比的是企業長遠的經營策略與肩負社會責任的程度。觀光起步階段的馬祖,交通是首要考量與發展的條件,飛機不僅只是單純的交通工具,搭載的是乘客也是生計,立榮減班的事實或已成定局,但地方多數民意的心聲必須表達,日後的航班調整希望能多一分慎密的規劃與考量,要知道滿足消費者需求是企業永無止盡的經營目標。
經營航線也要兼顧社會責任
- 2005-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