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鄉留才 考試制度不妨因地制宜

  • 2005-05-02
 在戰地政務終止之後,金馬回歸地方自治,過去公務人員的資格任用也失去保護傘,與全國一致按國家正規考試進用,但因環境特殊性,造成在地人才無法羅致及儲備,也是一個隱憂。不過,我們還是希望有意留鄉服務者,就從現在起,能夠埋首苦讀,終有如願的一天,否則一年拖一年而浪費時光。
 考試院長姚嘉文於上月底前來馬祖主持「地方特殊性與地方政府的個性」講座,縣長陳雪生當面提出三個建議案,並作成資料供考試院參考。
 第一個是國家考試應增設馬祖考區,這個建議案提出合理,因目前偏遠的金門、澎湖都已設有考區,獨漏馬祖未設,著實有欠公平。再說,現今連大學聯考都已在馬祖設考場,國家正典考試也不能將馬祖摒除門外。
 地區原本交通不便,赴台應考總是多了一份負擔,尤以考前衝刺最為關鍵。為了應試,必須提前赴台,吃、住都是問題,還要適應生活,平情而論,此間未設考場,的確不公平。我們希望考試院儘速規劃馬祖考場,以現有傳輸資訊設備,在考試前夕如無飛機,可以透過傳真解決。
 第二個是未具法定任用資格的現職公務人員,應再辦銓定資格及升等考試,讓他們早日正身;不然,長期「妾身不明」,對他們終生奉獻,有失公允。
 在戰地政務時期,公職人員任用是先任用報備,然後再經金馬銓定考試取得正式資格,這叫「選派報備制」。因改為地方自治,在戰地政務結束前曾舉辦最後一次銓定及升等考試,但仍有二十多人未能通過,致使他們上不上、下不下的懸掛在原點,與其可留任原職,不如再來一次的「明媒正娶」。
 第三個是爭取增設基層特考的離島特考,以保障在地人才留鄉服務。在國內經濟不景氣下,公職考試僧多粥少,比大學聯考錄取還難,而且錄取率低到百分之零點幾,可以說錄取是鳳毛麟角,不少碩士班的也加入搶位,甚至為了錄取,並以馬祖為第一志願,使得在地考生擠這個窄門,一年比一年難。
 以去年基特為例,地方提列二十二個名額,在地只有兩個考生錄取,另錄取二十個均為台省考生,問題是在分發之後,一位放棄、八位到了馬祖,因生活不適應辭去,也有因再突破考高考而辭職,不但造成職缺浪費,也帶給機關用人的困擾。因此,建議金馬特考能在基層特考中獨立出列,以金門、馬祖原籍考生為主,主要也是為地方留儲人才。
 一個組織,人是主體,不管企業也好,政府也好,人才是推動、執行的主力。以時空環境而言,我們不是排外,也不是說不引進人才,而是以整體長遠發展及地方屬性來看,不留用在地人力,不儲備在鄉人才,未來將會出現人力斷層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