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大陸部份生鮮農漁產品之進口

  • 2005-05-05
 金馬小三通試辦進入第五年之際,國共兩黨歷史性交會,不僅營造兩岸良好互動氛圍,也譜出雙邊協韻開放範圍。在連戰臨行前,中共同意送三項大禮,除貓熊、大陸人士到台觀光之外,十五項農產品免關稅開放進口對岸;為促進小三通互惠之精神,我中央也該調低門檻,放寬大陸生鮮農漁產品進口至金馬,以活絡外島商機,並進而帶動兩岸貨物出口契機。
 中國宣佈開放十五項台灣農產品進口大陸,包括芒果、蓮霧(大陸視為經典水果)等。這十五項水果,將享有零關稅、內地增值稅減半、綠色通關、檢疫便捷的優惠措施;另外,台灣民間也爭取肉品、農產加工半成品開放進口大陸,以開拓廣大市場。而兩岸小三通之推動,另一層政策涵意,則是導禁於管,化暗為明,落實「除罪化」,以避免走私而帶給社會傷害與衝擊,可是這四年半來,准許輸入金馬的大陸商品與免稅進口品項,一是不切實際,二是根本不符實際所需,我中央所列開放品項徒具形式,違背小三通實質利益,也引起金馬民怨。
 目前,金馬小三通僅大宗砂石、建材能循正常管道進口,其他商品仍是各顯神通;不容諱言的是市場上仍充斥未經檢驗、檢疫的大陸產品,以魚貨居多,水果、蔬菜及乾製農產品次之。
 為避免走私輸入的魚貨、果菜,地方衛生部門定期及不定時進行抽驗,所幸發現不符食品狀況不算嚴重,對不良食品,衛局也會加以嚴禁及勸導,但唯有以正常輸入並經檢驗、疫管道及程序,才是最佳解決之道。
 針對金馬小三通之運作及民意需求,金馬地方聲聲催促中央放寬項目及範圍,監察院也曾提出糾正,主要內容為小三通操之在我的部份自我設限、檢驗疫工作無法落實,影響金馬人民權益及消費安全。在小三通邁入第五年,中央相關部門腳步仍牛步化,並以大陸為疫區而摒除門外;其實,中央政策傾向緊縮,不願擴大範圍。
 自開放小三通以來,地方政府推動兩岸經貿商圈、漁產養殖及半成品引進加工極為積極,在我中央部會或大陸單位,均作爭取及諮商,均因我方主管部會態度保留,一直未能如願。金門方面在此次對岸宣佈開放十五項農產品開放進口大陸之同時,召開「大陸生鮮農漁畜產品進口推動方案」會議,由地方與中央小三通駐金單位共同研討,希望透過溝通,凝聚共識,進而結合金馬共同促成。
 該項「大陸生鮮農漁畜產品進口推動方案」的具體措施包括:一、籌組生鮮農漁畜產品進口指導小組。二、推動共組或各組進口公司。三、調整海運方式與進出碼頭。四、對進口業者實施政策性補貼。五、實施販售流程管理,以利消費者辨識。六、簡化檢驗、檢疫作業與流程。
 前述小三通的開放試辦,中央規劃宗旨就是「有效管理」及「除罪化」,避免過去兩岸小額貿易的非正常管道所帶來的衝擊,但是四年多來,未見貨暢其流,更遑論活絡商機,金馬鄉親對中央小三通政策,給予不滿意的評價。
 由於大陸是口蹄疫、狂犬病的疫區,動植物屠體及生鮮相關產品禁止進口,鎖定優質產品,並以地方實際需求,並在不影響相關行業生計下,按正常管道、程序輸進,一則可逐步減緩走私輸入,並導入正軌,二來兩岸商貿化可逐漸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