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務實面看機場改善規劃評估

  • 2005-05-09
 在南、北機場先後啟用之後,要求改善的呼聲一直沒有斷過,即使南竿機場完成非精確儀降系統之規劃,還是無法完全改善起降之限制;這個事實狀況,大家要有所瞭解,也要有心理上準備。因為非精確儀降系統之加設,只能局部改善,與精確儀降自動導航系統架設,有一大段距離;所以,仍要時間等待,等的是經費,待的是擴建。
 自台馬空中交通開闢以來,大家進一步期待的是能與金門一樣擁有一座標準機場,問題是出在先天地形、時空環境背景等因素;而過去的已隨風而逝,再重提已無濟於事,我們現在寄望未來的評估改善規劃報告,就機場擴建做完整設計、經費確實估算,以作為爭取之依據。
 以南、北機場改善而言,作規劃改善評估,一個是儀降系統改善,一個是擴建評估。儀降系統改善是南竿比照北竿架設非精確儀降系統,也就是將現今塔台所在地的下方邊坡剷除一百公尺,以符合國際民航組織的標準,方能架設此系統,以降低飛機進場限制,初步估計要五億。擴建評估則是南、北竿機場勢必擇優擴建,以地形來看,北竿擴建優於南竿,填海比南竿填崖谷方便,以經費來說,北竿也比南竿省錢,南竿若四、五十億,北竿可少甚多;以施工難易度,北竿易施工,南竿則高難度。或許,有人擔心,又是一場島際角力,其實,這層考慮,經過南北竿同時擁有機場仍然無法澈底解決空中交通之順暢後,大家不會再為擴建選點而有大爭議,只希望有一個像樣標準即可,對四鄉五島都有利。
 至於,前述南竿機場在完成非精確儀降系統架設,還是無法完全改善起降限制,大家要有所瞭解,就是說它只能局部改善,起降限制降低,與北竿一樣,能見度由五千公尺降為三千二百公尺。而澈底解決改善,必須改變地形,要炸掉牛角嶺,去填東側崖谷,一般初估要四、五十億。
 再說,要有心理上的準備,因大多數的鄉親不瞭解事實狀況,以為南竿機場進行非精確儀降系統架設,就可自由起降,到時施工完成,還是有霧不能飛,那期待與落差更大,所以,要向社會大眾說個明白。
 南、北機場梳理出真正問題、難度之後,外界的說法不易再有紛歧,逐漸瞭解難度,以及從務實面去看問題。
 擴建雖然需要龐大經費,現在爭取經費雖是困難,但是我們評估規劃還是要做,做好評估報告再向中央爭取,就算一年不行,二年不行,我們還是要等待。有了規劃,就有希望,就算逐年施工,分年撥款,我們都可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