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艘除役驅逐艦 馬祖是最理想的家

  • 2005-05-10
 我國最後一艘除役的陽字號軍艦,立委曹爾忠爭取運到馬祖,以增觀光資源,立委蔡同榮也在爭,做為南部縣市軍艦博物館。
 多年來擔任我國海防主力的美造「陽字號」驅逐艦,在超過半個世紀的服役之後,一一功成身退,最後一艘「瀋陽」艦,也將於今年八月除役。海軍總司令陳邦治在立院保證,海軍絕對會保存瀋陽號,未來配合有能力維護地方政府,做為博物館。
 所謂的「陽」字號,其實包括美國二次大戰生產的Fletcher、Allen Sumner、Cear-ing三個級的驅逐艦。從民國五十六年到七十二年,中華民國海軍前後接收了二十六艘美軍退役的驅逐艦。由於艦名的第二個字都是「陽」,因此稱為陽字號,在二代艦服役之前,陽字號一直是我國海軍的主力,而為了因應現代化戰爭的威脅,海軍先後實施「武進一號」、「武進二號」、「武進三號」改良計畫,替這些軍艦裝上新式的武器系統,在全世界接收美國同型軍艦的國家當中,中華民國海軍的陽字號絕對是改良幅度最大、戰力最強的。
 而這些改良計畫通常又與「復陽計畫」同時進行,所謂的復陽計畫就是艦體結構更新計畫,除了主機及龍骨以外,大部份結構均依原樣複製翻新,所以經過復陽計畫重建後,陽字號幾乎等於新造艦隻,這也是陽字號在艦齡超過五十歲後,仍然捍衛著台海的秘密。
 去年海軍已經排定時間表,現役的最後七艘「陽」字號驅逐艦訂一、兩年內全部除役,並接手「紀德」級驅逐艦。這七艘陽字級的「武進三號」系統具有防空、反潛、反艦等綜合能力,可以同時追蹤二十四個目標,攻擊其中四個;其反應時間為八秒。其中包含對空及對海雷達、火控雷達、聲納、電戰系統、模塊化戰鬥系統、防空及制海快砲、方陣快砲、防空導彈、反潛火箭、魚雷等,是在近十餘年內陸續配置,不僅性能先進,而且係針對臺海防禦而研發。其武控系統則移往「濟陽級」巡防艦,官兵則轉往「紀德艦」服務。
 近年來,海軍先後已擁有「成功級」、(美國的派里級,四千一百噸)、濟陽級(美國的諾克斯級,四千二百噸)、「康定級」(法國的拉法葉級,三千五百噸)等現代化艦隻。相形之下,陽字號雖有延壽計畫,原希望繼續服役十至十五年,但畢竟其功能已可由新銳艦隻取代。
 另一方面,一艘陽字號的官兵人數多達二百七十五人,是所有海軍艦隻最多者,因此汰換可以精簡人力。此外,艦身若干設備(例如鍋爐)的安全、保養等,也是海軍決定汰換的原因。
 在民眾印象中,陽字號軍艦到來,是上將級總司令以上的高級將領,或是文職部長級以上的首長,在停靠福澳碼頭人員下船後,晚間則靠泊在午沙與板里之間海域,對岸雷達不易探查。大家對它並不陌生,只是近年在機場啟用後,總司令以上的高級將領改乘軍機,文職則搭民航機,陽字號出任務相對減少。
 為開發地方觀光資源,民國九十一年府會首長及民代觀摩金門小三通,取道金廈經大嶝島參觀戰爭公園,有砲、艦、機等。立委曹原彰著手推動北竿戰爭和平紀念公園,為國內第一座軍事公園,目前已完成第一期開放啟用。
 末艘陽字號將除役,立委曹爾忠特別要求海總將瀋陽號留下來,並運到馬祖,以做為觀光之用,立委蔡同榮則也爭取放在南部縣市建立軍事博物館。馬祖已闢建和平紀念公園,加入驅除艦更具看頭,而未來除役戰鬥機也展示亮相,觀光賣點將會更拉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