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北機場改善方向逐漸明朗,台馬空中航線營運敲定開放之後,現階段亟待的是立榮在機場關場後開場加班疏運機制的建立,以因應旅客需求,解決人潮滯留。
南竿機場於民國九十二年初落成,或因恐計畫生變,或因經費考量,或先求成形再作精進,在完成啟用後,由於使用標準仍受限於地形,起降功能不如外界預期,大家要求改善的聲音加大。不過,當時機場才啟用,即予進行改善施工,可能性不大;同時,既予改善,也只能達到與北竿一樣非精確儀降的標準,更縮減爭取能量與空間,這是現實面的無奈,也是地方空運一路走來的苦情天。
如今,經過紛紛擾擾,地方機場的改善方式、方向,在外界逐漸明瞭實情及逐步建立需擇優擴建才能澈底解決空運的共識形成,轉而要求第二家航空公司進駐則是改善現行不便的因應之道。
外界要求第二家航空公司進駐,並不是否定立榮獨家經營的業務能力、航安管理及執行作業的成效,最大原因在於關場後開場所作的加班疏運措施的因應,旅客認為沒有一套完善的應變策略,因而質疑獨家霸權所致。立榮對加班疏運也作過解釋及表述有用心在做,以及說明調機不同於調車的難度,但多次調度加班作業未如旅客的期待,致使對加班調度作業失去信賴。
從去年機票醞釀漲價,到今年規劃減班,以及春節至今霧氣朦朦,旅客更進一步期許立榮建立一套開場後加班疏運的運作機制,以利在搶飛時間內完成人潮疏運。
立榮減班又選在旺季五月,加上霧季連結,機場開開關關,在原本行的不便下,旅客會認為不但不加班,反而減班,是本末倒置的作法;同時外界難免質疑是否恐空中航運市場開放,而釋出經營困難的負面訊息,以及班次一直都停格在八班;外界也對不增加班次,聯想是否因恐增班而自破南竿機場初期航權開闢時若達八班以上需求則開放自由營運的協定。針對外界的質疑,立榮已在內部做討論作業,近期將作回應。
這一連串的糾結交織,導致要求台馬空運市場回歸自由機制聲浪拉高,民眾、旅客希望有第二家進駐,也是期待於關場後開場加班調度多一份選擇,亦即多一家航空公司,就多一班飛機疏運。
地方霧季每年集中二至五月,今年特別長,在霧散後能見度許可時,機場開場後搶飛時間,旅客認為要把握,最佳採取方式是在一個半小時內搶飛,班次應以此間滯留的旅客人數為需求。通常在飛機延誤停飛時,南竿補位等候人數最多大約二百人上下,加開三班大致可紓解人潮。
另外,有民眾提出疑慮的是,航空公司是否擔心在搶飛之後,天氣轉穩,後面班機正常而失去客源,造成空機的虧損。
海、空運為大眾運輸交通工具,旅客有需求,或因外力不可抗拒而延誤,大家可以接受,但在許可輸運時,業主有義務協助疏解;同時,更應建立一套加班疏運的作業機制,以作因應,而不是有班機騰出時才加飛,或是以盈虧為考量;我們也期盼立榮能開誠佈公,就加班疏運作業做個完整說明,讓社會大眾心中有個底,亦有個遵循的標準。
關場後開場 立榮應建立一套加班輸運作業機制
- 200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