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青少棒隊成軍的意義與傳承

  • 2005-05-26
 五十年來第一次,馬祖青少棒隊走出去比賽,這支隊伍成軍,象徵地方棒球運動的啟動,也傳承馬祖棒球啟蒙史的紀錄。在孩子沉迷電腦遊戲,走不出戶外的困境中,尋得另一個出口,並值得地方推廣。
 這次由中華民國學生棒球聯盟所舉辦的我國參加WBF(I.B.A-BOYS)第二屆世界青少棒軟式棒球錦標賽的中華青少棒代表隊選拔賽,將於本月三十日起在嘉義市隆重舉行,共有來自十八支青少棒勁旅報名參加,預定在六月三日鳴金收兵,產生中華青少棒代表隊。主辦單位在記者說明會中,特別提及馬祖也首度組隊前往共襄盛舉。由國際棒球總會所舉辦的這項世界青少棒賽,去年才新創設,去年第一屆在日本比賽時,中華隊由高雄縣忠孝青少棒隊取得代表權資格,結果中華青少棒隊贏得世界冠軍頭銜,今年仍是擔任重任。這項世界性比賽本屆仍在日本東京江戶川舉行。
 馬祖青少棒隊成軍是由民間一群愛好壘、棒球的熱心朋友所促成,他們有鄭新勇等人在自己閒暇時間籌組,八年前成立壘球隊,四年前則推動棒球運動,參加的成員有國小至高中。這支代表隊成員均是國中一至二年級學生,由小學練習至今。
 他們原本只有六、日下午的練球時間,五月份開始,首度跨海赴台比賽,增加星期一至星期五晚間的加重訓練,希望能打出好成績。
 的確,得獎與否,對馬祖青少棒隊而言並不重要,它的成軍著實不易,除縣長支持撥助經費之外,熱心推動人士自掏腰包以及中華職棒贈送器材等。而它值得推廣的效益,則是地方青少年不要迷戀電腦遊戲,能夠走出戶外,不但提供正當活動,並養成運動習慣,同時在棒球運動中找到快樂的成長記憶。
 另一個傳承意義則是延續馬祖地方棒球啟蒙史,民國五十一年三月十六日,馬祖中學(初中部)成立兒童棒球隊,由當時美軍顧問團指導成立,當時聘請美軍顧問肯寧漢姆少校擔任教練,傳授棒球各種投球技術、所需球隊服裝,球棒以及其他用具,均由他捐贈。
 根據本報資料記載,經過一個月集訓,舉辦校內棒球賽,由初一、初二學生各組隊對抗,後因美軍顧問組成員輪調而逐漸沉寂。
 以馬祖棒球隊歷史,與國內紅葉棒球成立年代相近,而不同的是,當年的馬中棒球隊器材完備,並由美軍指導及供給,而紅葉少棒草創時期則「以石為球、以竹為棒」,是他們成立艱苦寫照,自民國五十三年崛起後,每戰皆捷,更於民國五十七年與世界冠軍的日本關西少棒聯盟和歌山鏖戰九局,終於七A比零的懸殊比數擊敗勁敵,震驚全世界,掀起中華少棒的熱潮。
 馬中棒球隊由初期配備、制服完整及專人訓練,至演變最後沒落,主要是沒有延續,造成這段歷史的封塵。現今,馬祖青少棒隊崛起,此間已經有一個稍具規模的棒、壘練習場地,在尚無法找適合場地闢建獨立專門棒壘場地之前,希望能持續推動協助改善現有的棒壘練習場,未來也希望能將棒壘運動推展到北竿、莒光,期望週休二日能至南竿一起參與棒球運動,在馬祖逐步紮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