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性、深度之遊蔚為一片風潮之後,民宿成為遊客的選擇,以體驗不同風情;餐飲則以當地特產為主菜,以品嚐異地風味,所以,聚落渡假村或景點,提供吃的、喝的、住的要多一份規劃,多一份用心,才能打響這塊金字招牌。
芹壁聚落二期傳統民舍修繕完成的公共空間再利用,由於委外經營民宿,餐飲依約到期,外界進一步期待內部設施改善、服務品質升級;其實,這種期待是好的,傳達了遊客的心情,也轉動了精進的腳步,業者也會虛心受教,並檢討修正,對未來渡假村生機是注入良性元素。
傳統民舍為瓦房木材結構,推出初期因保留古色風味,在內部設計裝潢上不做過度包裝,以呈現古意風貌,其思考出發點也合符理論。問題是當遊客進駐之後,發現處處不便、干擾,而影響客源的口碑。
在都市水泥叢林久居的上班族,喧囂忙碌的生活節奏,平日壓得喘不過氣,當休閒旅遊選擇異地的風貌、景色有種特別感覺。以芹壁山城為例,不少遊客視為驚艷,當選擇進住下榻,民宿是第一選擇,以體驗不同風情;但是體驗的是外貌風情,進住時則要求是現代舒適,尤以現代人生活過慣起居舒適、方便性,一下子轉換不同生活方式,感受與期待會有落差。
以聚落民宿而言,因空間結構及型式,不可能全像現代飯店隔間或整套衛浴設備,有的必須分離或一間共用;在隔音部份,因木材相隔,在隔音品質上,不可能完全無聲;在環境上,因居山位置,同時面海,在夏天蚊虫較多,無法避免,加上木材氣窗一定有孔隙,寒冬冷風直入,或風大作響,自無法完全避免。
或許,遊客對象可以區隔,以知性之旅者要求較少,可是絕大多數的遊客反應認為在住宿、衛浴上應該力求改善與升級。在台灣農場或國外遊樂區,其外觀風貌復古,但內部設施完善。當然,這也牽涉到房舍租用年限、產權以及業者承租後成本與回收的盤算。
在古厝修繕的過程中,除聚落原貌維護,引起社會關切與重視,並籲請減少破壞,讓百年的山城,再變成一歲的模樣,不然還要再等百年之外,古厝內部的衛浴設施規畫、設計也曾造成爭論,針對儘量不失古意及引用現代式設備,各方看法不一。不過,原則是舒適、方便性不可失,讓遊客感受休閒、舒暢、便捷之旅。
外界也反映,民宿當然是希望訪客能以接近自然的方式體驗在地的文化與風情,但舒適、服務、餐飲、安全、衛生…必須要維持一定的水準,在台灣古厝、三合院改建的民宿多的不勝枚舉,可以作為借鏡。而「體驗傳統風情」,並不等於設備可以簡陋、老舊。
地方從聚落保存倡議、推動至逐步完成,這一路走來努力過的都會留下腳印,社會大眾有要求、有期待,表示有回饋、希望;我們要從正面去思考、去檢討,共同經過火花激盪,找出理想的規劃、妥善的經營方式,對民間業者營運注入新生機,對地方觀光也注入新商機。
聚落民宿內部設施舒適便利性
- 2005-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