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風味餐 未來消費主流

  • 2005-05-30
 正當討論傳統聚落民宿內部設施舒適、便利性議題之同時,地方旅遊風味餐的安排,也是遊客在意的話題,它牽動了觀光的口碑,更是評價旅遊招牌的分數。在以觀光為發展走向的馬祖,從行、住、吃、玩的行程中,遊客不但要玩得盡興,還要吃得滿意,並品嚐地方風味,以留下美麗的記憶。
 隨著駐軍銳減,取而代之的遊客流量增加,民間餐廳經營的消費對象,除在地鄉親大桌宴客聚會之外,旅遊餐調配也成為每日開門的工作,未來勢必成為餐飲業的主要消費族群。
 目前旅遊風味餐一桌二千元,以十人為一組,菜餚七至八道,並附帶飲料、水果,餐廳業者認為利潤微薄,主要是此間配菜材料太少,魚、貝海鮮價格高昂,而且貨源有限,無法達到地方風味之要求與期待。
 以組團馬祖行,因空中交通票價高,團費水漲船高,旅遊業者不得不壓低售價空間,從膳、宿、車費上擠壓,這是無奈的選擇,否則高團費難以啟動團遊的腳步。現今,航空公司、旅行業者及周邊服務業,如旅館、餐廳的結盟,聯手推出優惠旅遊配套,是帶動人氣的最大推進力。
 在旅遊餐的安排部份,過去也曾策動民間餐廳配合,由於獲利不高,業者意願也不強,只有少數接手承製。他們的心情也矛盾糾結,不做則生意慘澹,接做則利潤有限,加上材料來源困難,在調配上的確煞費心思。今年旅遊旺季起,出現接手的餐廳增加,有了競爭就會升級。
 其實,業者的苦處,我們可以理解、體會,但是觀念也要轉變,經營型態更要轉換,大家不能再停格在過去酒宴一次大筆進帳,或是鄉親大桌宴客,或是駐軍週末假日滿座聚餐的場景;如今時空不同,在經營對象、項目、策略都要加以調整,不然,材料愈冰愈久,鮮度就愈來愈差,生意愈走愈下坡。
 地方餐廳業者觀念要重新思考的是,要以量取勝;如果在遊遊旺季,上下樓滿座的話,收入以少積多,夠基本開銷,在地鄉親、公教的大桌訂製則增加收益。至於,經營策略的調整,從微利出發,從精調著手,在菜餚搭配上,求量也求質,並兼具風味特色。
 至於,自由行的散客,從去年起湧入的流量也增多,一般小吃店、簡餐店成為他們飲食的選擇,而特色風味餐的調配,是可以發展的路線。不過,一般簡餐店及古厝店認為流量還是不穩定,難以掌握材料的準備。其實,速食簡餐或是旅遊套餐,未來會被看好,不論是遊客或是在地的,只要用心調製,搭配咖啡、果汁,場地情境佈置高雅、舒適,仍可維持一定客量。牛角、津沙、仁愛、芹壁古厝完成,形成一個特色區塊,自會打響招牌。
 生意,是人做的,要生出好的主意,現在是競爭年代,加上消費者高度要求品項、品味、品質,過去大雜燴、大碗盤已送入歷史,而端出的應是特色、風味、質感及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