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估合富輪經營島際交通可行性後的看法

  • 2005-06-02
 小船換大船,離島人最愛,在議員張永江、劉榮華倡議「合富輪」替代島際交通船,以升級大眾運輸服務品質,帶動離島旅遊;地方政府即進行經營評估及試靠莒光,因成本過高,交通局建議三個替代研擬方案,交由公眾共同討論,並徵集意見,作為未來規劃參考。
 在去年底會期,張永江議員提出以軍租船合富輪空檔的週一至週五時間,延伸行駛東引、莒光島際交通之用的議案,為島際客運升級提供一個新的思考方向。地方政府一方面規劃承租合富輪經營離島交通可行性評估報告,也同時進行合富輪試靠莒光的靠泊作業,以作為規劃方案。縣府交通局經評估結果,因虧損金額至鉅,提出三個建議替代方案,也即三個方向前進。
 縣府交通局評估合富輪經營離島航線也以三個模式進行成本分析,一是單日航行東引一趟,二是單日航行東引、莒光各一趟,三是單日航行東引上、下午各一趟,每月以十八航次為原則,若未達十八航次,固定成本則大為提高。
 根據合富輪提供的成本,一趟是三十四萬二千餘元左右,兩趟為四十九萬餘元,三趟則為五十一萬二千餘元,以去年旅客流量預估,再粗估票收,全年虧損以每日一趟的話,比現行航報輸運虧損近六千萬元,二趟則破億。交通部門認為,即使旅客付費,因利用率不高,損益無法平衡,且大幅增加成本,同時地方財政困難,無能力加重負荷。
 為要求重視離島交通,張永江發起東引鄉連署,加速推動以「合富輪」替代島際交通船的建議計畫,獲得鄉親迴響,期待落實東引、莒光兩鄉長期以來交通不便的實際處境。
 針對合富輪所提成本分析,張永江認為所估偏高,在變動成本、固定成本中所列項目太多,相對成本提高,理當還有壓縮空間。
 以目前合富輪租用給軍方做為台馬人員、軍品運輸,一趟近百萬計,一週一次,一個月四百萬當可支付全船開銷,並有盈餘外,再延伸作為離島島際交通,是附加價值利用,不能以「全職」角度計算,理當減半推算,建議業者預估一趟應在二十萬元以內,較為合理,他們認為,以使用者付費,船票收入再抵掉,支付則可減輕。業者高估是必然的,我們當精實核算,以合富輪估算,應有迴旋空間
 在商言商,也是人之常情,我們籲請合富輪應做逆向思考,開出成本太高,造成地方無法負荷支出,則方案推不動,船也不能動,船不動,收入也不會移動成長;所以,先以服務離島為出發,尤在微利的年代,只要有基本收入,不致於過大虧損,建立離島對合富輪的依賴,才有進一步談判的價值,否則不作減價,不退一步,還是回到原點。
 交通局鑒於評估虧損過大,建議的三個替代方案,一是實施臺馬輪雙向夜航,二是整修連江壹號船,三是輔導民間購置五百噸至一千噸級船隻,以改善東引、莒光長期交通的困境。
 只要符合大眾利益,公共議題可經由大眾討論、激盪,彙集公眾意見、大眾智慧,不但可提供新的方向思考,也可供公部門施政依據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