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空運條件仍不足以解決輸運下,馬祖對外的交通工具,還是少不了船運。因此,臺馬輪航班排定,牽動了旅客需求及旅遊需要。為改善台馬之間的交通往返,交通局規劃實施臺馬輪雙向夜航之可行性評估,並將議題交由公眾討論,以作為決策之參考。
臺馬輪雙向夜航可行性之構思與規劃,起於每年霧季到來,空運受阻,滯留大批旅客,在焦急等待及抱怨四起,唯靠海運進行疏解;再者是追求搭船服務品質升級,以及旅客流量成長,帶動東引、莒光旅遊,並同時提供舒適便捷的工具,民意倡議由合富輪利用週一至週五軍租空檔,作為替代島際交通工具,因初估成本過高,交通局建議以臺馬輪雙向夜航為其中三個模式之一。
交通局構思臺馬輪雙向夜航的操作模式是現行的每日基隆夜間開航,改為基隆、福澳港單、雙日夜間開航一趟;一天晚間從基隆開,次日早上至馬祖,然後停留在福澳,到夜間再從馬祖開出,等於減為兩天往返一趟,同時白天停留南竿期間,彈性跑東引、莒光可替代做為島際交通工具。
這項雙向夜航的構想層面,有它的利與弊,交通局規劃考量是減少虧損,因改為兩天一趟,可省下每趟虧損約三十萬元,另外,機場關場時,可利用晚上轉搭臺馬輪返台,避免影響旅客及觀光客返台之行程;便利觀光團運作馬祖觀光(船進船出、船進機出或機進船出);利用此時清除所有台馬、離島間航道上之大陸定置網;提供南竿至東引間穩定舒適之大型客輪,改善交通。至於,帶來的影響,交通局考量的則是台馬海運交通由每天一趟減為兩天一趟;東引返台旅客需經南竿返台(以往馬東台,可直接返台)及須事先清除航道上之大陸定置網等。
這個「試探氣球」升空之後,外界看法不一,有人認為是可行的,也有人認為想法不錯,也有認為走回頭路,並非明智之舉。
臺馬輪從最早三天一班,縮短為兩天一班,至七天六班,是前議員劉家國倡議一天一班的成功,這項的改變與突破,改寫了台馬海運新紀錄,也拉近台馬距離,方便旅客往返,以及帶動觀光人氣。臺馬輪每天一班,減為兩天一班,是把餅縮小,在開銷是減少,張永江議員認為,把餅做小,等於走回頭路,應將每日航次的空位,學航空公司操作推銷手法,批給旅行社,一則增加收入,二來帶動人潮。另外,將帶給東引不便,原本赴台不便,再改為雙向夜航更不便。
持雙向夜航可行者認為,霧時多一個回家的通路及增加觀光團的湧入,並可改善東引、莒光與本島南竿往返的舒適與方便。
公共議題的討論,是徵集眾人意見、看法,經由陳述、發表,可歸納出更佳的解決或調整的規劃方案,供執行部門在找尋最為妥適、影響最小的決策。
臺馬輪雙向夜航可不可行,的確要審慎評估、規劃,但大前提大眾運輸交通工具在便捷、服務、舒適上是不斷升級,而不是留級或再降級。
試探臺馬輪雙向夜航之可行性
- 2005-06-04